教学设计、卷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44916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卷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卷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卷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卷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卷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卷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卷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填空(1)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词牌是_,又名“忆江南”“_”。作者_,原名_,字_。晚唐太原祁人。诗词兼工,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朝政治家、文学家和_家_。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的“ , ”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3)江城子密州出猎是我国_代_词派的代表作家_的词,字_,号_ ,与_、_并称“三苏”。除了词以外,他在_、 _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_,与_齐名,人称_。他也是我国_之一。(4)武陵春的词作者_,是我国_时期著名的_词派人代表。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_”体。(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作者是_朝爱

2、国词人_,字_,号_,词开豪放一派,与_并称“苏辛”。(6)词又称_,句式长短不一,具有固定的_、_、_、_,较之律诗,词的要求更严格,因此更适于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斜晖脉脉( ) 右擎苍( )千骑( ) 貂裘( )燕然( )未勒 舴艋舟( )挑灯看剑( ) 分麾下炙( )霹雳( ) 人不寐(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斜晖脉脉: 千嶂里: 会挽雕弓如满月: 也拟泛轻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二)初读感知1.反复吟诵这五首词,正确背诵。2.对照下注理解五首词的词意。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1.怎样理解望江南这首词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2.渔家傲中所写的风景“异”在哪里?你从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体会出词人怎样的情感?3.“亲射虎”、“遣冯唐”、“看孙郎”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说说“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是结合作品加以解释。(二)展示交流心得随笔:三、自我检测(一)朗读渔家傲 秋思回答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闭”是 紧闭。这句既描写了 的边塞风景,也点明了 。2.“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心情感?4.试将“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4、长河落日圆”相比较,分析各自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二)朗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回答问题1.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 ,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2.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由“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弯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额风格。(三)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

5、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两个细节可以看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四、自助迁移(一)课外链接1.“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说说诗人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2.古代许多杰出人物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课后收集背诵这些诗篇,参加班级举办的“古代风流人物诗词朗诵会”。(二)实践运用从这五首词中任选一首,写赏析文字。【小支架】可从词的写作背景、内容、情感、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语言品析等方面入手。武陵春教学设计一、 导入: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会被感动,被

6、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炼的语言所感动;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一曲优美动听的歌,一腔沸腾涌动的情让我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而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音乐武陵春。 2、教师范读 ,指导朗读。 3、 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思考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4、 指名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

7、么?) “愁”(板书) 三、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29年的甜蜜生活戛然而止,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

8、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吗?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 3、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

9、才“泪湿衣襟”?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 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齐读上阙 4、 上阕中我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那么在下阕,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

10、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沁园春雪 导学案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_。“沁园春”是_名,“雪”是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园春( ) 莽莽( ) 折腰( ) 稍逊( ) 今朝( ) 成吉思汗 ( )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惟余莽莽 ( )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2)顿失滔滔 ( ) A.立刻

11、B.暂停 C.安排(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A弯腰 B.折腰 C.鞠躬,倾倒(二)初读感知1.了解写作背景,反复诵读这首诗。2这首词分两阕,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概括)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1.欣赏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并在文中做批注。2.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3.结合对这首词的深入了解,朗读这首词,做好展示准备。【小支架】朗读批注符号升调 降调 节奏 渐无稍停 着重 感叹 声音延续(二)展示交流朗读评价表(共20分)内容 语音(5) 语速(5) 感情(5) 仪态(5)要求 发音规范字正腔圆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中 感情充沛有感染力 自然大方动作得体心得

12、随笔:三、自我检测背诵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1.词的上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2“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 ,显示了作者 的胸襟。3.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是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的?4.“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5.作者在评论古代帝王时用了哪个字?这个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6.这首诗语言运用贴切,请仔细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谈谈你的看法。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7.词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自助迁移(一)课外链接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2.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二)实践运用1.发挥想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词中的北国雪景。(字数在200字左右)2.课后阅读毛泽东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