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44799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差异下的唯美.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差异中的唯美从凡尔赛宫园林与苏州园林说起20092108025 汉语言文学(2)班 王娅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无论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于一身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有内涵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文化差异与地域差异,中西方的园林艺术各具特色,但却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唯美的涵义。一、 设计理念、观念的不同西方国家的文化以理性见长,因而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讲究的是人对于自然的征服,对于自然的改造,强调人的力量;这一点无论是从文学

2、作品还是园林设计方面都有具体体现。而中国则是一个感性的国家,中国人注重的是“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在自然中寻觅一种超脱自我的意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西方园林追求物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美;展现的是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自然与人和谐的美、浪漫主义的美、委婉含蓄的美;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因此,不同观念下创造出来的园林文化也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

3、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读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欧洲园林有着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属于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中国的园林又有南北之分,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要代表,气势恢宏、富丽堂皇,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南方园林则俊秀隽永、精美卓绝,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主要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

4、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里一件不可多得的奇葩。总之,西方园林表现出的是一种活泼、规则、奢华、热烈的整体观念。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美,是一种开放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而东方园林则是以含蓄、内敛、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感情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模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的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的、写意的、种想象。二、

5、 园林风格、布局的差异欧洲园林的整体布局给人一种对称严禁、方方正正而具有一种结构美的感觉,园林里的轴线纷繁复杂有些已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一眼望去庄严肃穆、气势宏大。园林中假山、花坛和喷泉的设计充分展示出人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主体建筑也无不传达出人类征服自然的强大能力。西方园林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形式的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凡尔赛宫就是欧洲风格园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占地极广,大约600h。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25m 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

6、极宽阔的林荫大道,自东向西一直消逝在无限的天际,林荫大道两侧的树林里隐蔽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的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林荫小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视景线,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而苏州园林则着重体现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具有意境美的整体布局,建筑、草木、假山、水潭的设计都很精巧别致、意蕴深远。苏州园林给人太多的惊喜,给人太多的想象;一步一个新景,景景各有千秋。在苏州园林里,没有笔直的路取而代之的是曲折蜿蜒回环往复的幽径,也没有方方正正的池塘花坛,假山、水潭的设计往往是因势而造,全凭设计者心中有景、心

7、中有境。中国园林建筑中深刻浸润着中国的艺术审美情趣。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园林中多处体现着虚实、区隔、藏露等,这些原则在中国山水画中都有体现。 三、 造景方法的差异由于受到不同理念的影响,中西方造景的方法各有千秋:西方的造景从整体出发,讲求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中国造景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朔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因此凡尔赛宫最完美地体现着古典主义的造园原则通过大量运用水池、水渠、喷泉、雕塑、花坛、树丛、建筑(柱廊)等造园要素夸张而

8、充分地体现了规模宏大、主轴突出、等级鲜明的“伟大风格”。它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层次分明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达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而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汇,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从造景的最基本的三个方面(理水、园路设计、建筑)来看:在西方园林中,则往往是十字林荫路交叉点处设置中心水池,在园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设计师将自然界中变化无定的水也设计成整齐规整的形状,以取得与几何形格局的园林总体布局相协调。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作为点景或分散或集中,水体形式主要有湖

9、泊池沼、河流溪涧、以及曲水,瀑布、泉等。在点缀空间环境的同时让静态之境活起来。在西方的几何式园林中,道路是用来强调轴线的,因而园路多是沿着轴线,连接着相邻的节点。走在园路中,体会到的是两侧几何对称的空旷美和鲜明的轴线所带来的视线被强烈向前引导的感觉。而中国古典园林中园路特点是“曲径通幽”,是园林中的景致通过弯曲的园路串联而成,人行走其中体会到的是“移步换景”。建筑是造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但中西方对建筑在园林中作用的理解是不同,中国的自然写意山水园林是由山、水、植物和建筑组成,建筑只作为点景,供游人小憩,驻足赏景只用。遵循的是“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恰恰相反,是园林的“建筑

10、化”。所以,凡尔赛宫里的园林在宽广、深远、通向远方气势上给人一种皇权至上的感觉。园林的几何学来自欧几里得,由文艺复兴的透视法推导出严谨的结构。再加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艺术家们赋予了极大的热情,创造出了中轴突出,严谨对称,宏伟壮丽的法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加上借景、框景等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在凡尔赛宫里,总在用一种令人震撼的尺度空间表现一个庄严、气派而华丽的氛围,大面积的修剪草坪,各式水景,及水景与壁龕中的各种雕塑

11、,均显示出对于环境的崇拜,敬畏的感情。而置身于苏州园林中,则仿佛走进了一幅奇幻美丽的自然山水画中,克尽情享受自然地美,尽情享受那份怡然自得随心所欲的舒适与静谧。四、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相互映射世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异族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让文的多元化日趋完善,更加绚丽多彩。中国园林在世界风景园林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园林艺术风气的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他们的花园建设中采用某些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1670年,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km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其外观仿南京琉璃塔风格,内部陈设中式家具,取名“中国茶厅”。1774年,凡尔赛的小特里阿农花园建成,

12、里面安排了曲折的小径、假山、岩洞和不规则湖面。在此期间,各地中国式花园相继出现,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出现了中国园林的布局风格。中国园林“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趣的追求,吸引并感染了欧洲人,曾有意大利人邀请英国造园家将庄园内一处景区改造成中国式的自然布局,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当时欧洲人不仅推崇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国式的小建筑物也在欧洲花园中盛行。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宗教思想,还引进了西式建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圆明园中的长春园,在这座典型的中国园林中运用了法国凡尔赛的大型喷泉水池,中西园林艺术上的珠联璧合,造就了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珍品。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中国的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几何图形的花坛以及城市雕塑等出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这种一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