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统招试题.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44741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统招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都统招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都统招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都统招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都统招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统招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统招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 密解密时间:2012年6月13日上午9:00姓名 准考证号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成都市二O一二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 文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

2、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 m)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bng)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 B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窖( jio)时揣(chui)在怀里的东西,这是她45年前结婚的喜烛。 C璀(cu)璨的珍珠,从女神王冠上散(sn)落下来,清晨的女儿把她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D春天,家乡的湖堤(t)上繁花如锦幛(zhng),嫩绿的柳丝随风飘拂,散发出奇异的清香。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女佣在一旁说:“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张,我曾想收拾一下,后来发现那是徒

3、劳的。” B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谛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C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阴郁而暗然失色,罩上阴云。 D杜雍和只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再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

4、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 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快乐5下列语

6、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景不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 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乐 温故而知新D醉能同其乐 安陵君其许寡人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7、。第卷(其他类型题共82分)三、翻译、默写(共10分)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答: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赵师秀的约客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l2题。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

8、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

9、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

10、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

11、“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话,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9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3分) 答: 10.第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_ 11.文章采用了

12、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答:_ 12.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4分) 答:_ 五、作文(60分)13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 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请以“走过那个拐角”为题作文。(60分)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

13、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

14、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第:只管 鬻:(y)卖 茔:( yng)墓地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