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447371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例1及“想想做做”。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听故事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养

2、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告诉这些猴子的?小结:是啊,“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板书:3+4 4+3)其实是一样的,养猴人每天分配给猴子的

3、栗子总数总是不变的(添上“=”)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学完这节课相信你就会知道了。二、探究加法运算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小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统计的结果,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他提供的信息,你会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吗?”(生交流不同的算法并口算出结果) 小结:我们可以把男生跳绳的人数和女生跳绳的人数合起来,求出跳绳的总人数的;(电脑演示:28+17=45人)也可以把女生跳绳的人数和男生跳绳的人数合起来,求出跳绳的总人数。(电脑出示算式:17+28=45人)因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45,所以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接

4、起来,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等式。 (板书:28+17=17+28)仔细观察,你会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照样子写等式)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指导验证等式是否成立2、观察比较,初步感知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结:(1)每组算式中都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2)每组算式中两个加数的和相等。通过观察每个等式中左右两个算式,我们发现(板书: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3、引导验证 可黑板上这三个等式中的加数都是两位数,如果加数的位数是三位数、四位数,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数(如0、1)等等呢?是不是也存在这个规律呢?请同学

5、们拓宽思路每人再举两个例子。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像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举也举不完,所以我们可以用省略号表示)那你能不能举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相等”的情况呢?小结:看来通过这么多的例子能验证(板书:验证)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4、结论如果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会吗? 集体交流(展示各种表示方法,交流想法)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我们得出的结论(板书:结论)加法交换律,通常我们用字母表示为:a+b=b+a。a、b在这里表示两个加数。(板书:加法交换律及字母公式)5、反思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什么?(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什么?(两个加数的和)6、总结

6、:刚才我们从几个具体例子的观察中发现了规律,随后又通过举例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探究加法运算中其它的规律。(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根据提供的信息你会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吗?”(生交流不同的算法并口算出结果)我们可以先把男生跳绳的人数和女生跳绳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女生踢毽的人数,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电脑演示,板书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我们也可以先把女生跳绳的人数和女生踢毽的人数加起来,再把它和男生跳绳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电脑演示,板书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因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

7、成这样的等式。 板书:(28+17)+23=28+(17+23)2、算一算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 45+(25+13)(36+18)+22 36+(18+22)学生分组计算并交流3、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仔细观察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结:(1)每组左右两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并且加数的位置也是相同的;(2)每组左右两边加数的和是相同的;(3)小括号添加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运算顺序不同。4、引导验证你会照样子再写两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交流,教师板书5、结论你会用符号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吗? 集体交流(展示各种表示方法,交流想法)小结:三个数连加,我们可以

8、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它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板书:加法结合律及字母公式) a、b、c在这里可以代表什么数?(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6、反思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是什么?(运算顺序)不变的是什么?(加数的位置与和)三、比较两个运算律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加法中的两个运算规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是我们运算律(出示课题:运算律)大家族中的两个部分,比较一下这两个运算规律,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结:加法交换律变化的是加数的位置,而加法结合律在不改变加数位置的前提下变化的

9、是运算的顺序。四、巩固练习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47+(30+8)=(47+30)+8 (2)82+0=0+82(3)(84+68)+32=84+(68+32) (4)75+(48+25)=(75+25)+48小结:像第(2)个等式那样,左右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它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像第(1)、(3)个等式那样,左右加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那就说明它们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如果像第(4)个等式那样左右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运算顺序也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它同时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下面的题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

10、1)876 验算: 150 + 150 + 876 运用了加法( )律 (2)用“凑十法”计算:7+9=(6+1)+9=6+(1+9) 运用了加法( )律 (3)6+7+4=7+(6+4)=17 运用了加法( )律小结: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既正确又简便。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这样填的理由。(1)96+35=35+(2)204+57=+204(3)(45+36)+64=45+(+)(4)560+(140+70)=(560+)+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特征了。 4、练习第一组: 先算一算,再比一比38+76+24 38+(76+ 24)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异同哪一题计算起来简便些?为什么?小结:对啊,当算式中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或整千数时我们通常可以使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第二组:比比谁算得快 (88+45)+12 45+(88+ 12)你怎么算得这么快,说说你的奥秘好吗?(学生交流)小结:看来在计算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五、总结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运算中的两个运算,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通过学习,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在加法运算中我们探索出了这样两条规律,那么在其它的运算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研究方法继续去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