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篇东亚地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第八篇东亚地缘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篇东亚地缘解析(2)外东北”和“库页岛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322:56:04我们接下来分析东亚的情况,接下来就要涉及到中俄百年纠结的“外东北”和“库页岛”地区了。先声明,我只负责分析出中国为什么无抵抗的交出了这些土地(或说基本没有把势力伸过去)。不牵扯民族感情。如果时间够,我会把西伯利亚一并说完。相信大家能听到一点中学历史老师所看不到的东西前面说过了,中国和日本在大部分古典时期的核心区都是在适合农业生产的“暖温带”地区(中国在第二个千年还把亚热带地区也融入了核心区)。暖温带的农耕民族只是在古典时期行将结束的时期(19世纪末)才能够通过移民将“中温带”纳为核心区。在
2、这一时期中国消化了“东北”地区(或称“关外”),日本得到了“北海岛”(做为渔猎民族最后的势力满族和虾夷族也被“汉”“和”两族基本同化了)。在这次扩张潮中,半岛上的民族也想分一杯羹,但他面对的是实力超过他十几倍的中国,因此最终只能在地图上留下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韩称“间岛”),以证明他们曾经努力过。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323:38:10如果说在古典时期“渔猎民族”还能在“中温带”地区形成强大的势力,以对抗“暖温带”地区的农业民族。那么在最北的温带地区“寒温带”生存就有点挑战人的生理极限了。并不是说所有的“寒温带”地区都不适合发展文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大部分就是由这一
3、地带的民族创造的。(至于地缘方面的原因,我在讲西伯利亚的时候会说到)但在亚洲地区,这一地带的气候实有愧于这个“温”字。因此在这一地区“寒温带”还有一个更加贴切的名称“亚寒带”也就是仅次于北极寒带地区的冷。中国目前的版图中在黑龙江的北部,也就是“鸡冠”那里有一块地区属于这一地带。那块地方有一个著名的县叫“漠河”,县的最北边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小村庄叫“北极村)。应该说这一地区即使是“渔猎民族”也不能大规模的生存,因此只能存在一些诸如“鄂温克”人一类的小型原始部落。如果说“外东北”地区是一个7字型地形,那么他上面那一横和北库页岛都处在这一地区。鉴于这一地区对于属于“渔猎民族”的满人来说都属于边缘地区了
4、,因此当率先结束古典时期的欧洲人的代表俄国人,第一次将势力延伸到亚洲的东端时。康熙能够将中俄边境划定在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地区)已是心满意足了。这也是中国第一条具有现代法律效力的边界。至于再往北的地区(现在叫西伯利亚),别说汉族人,即使那些马上的民族也不愿多往那边看一眼,如果不是俄国人遵循彼得大帝的遗愿,固执的将疆土扩张到亚洲的东面,在东亚的文明看来,那一带根本没有划界的必要。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323:53:13你不能责怪“满洲”人没有战略眼光,事实上在边境的开拓上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对于北部的那些地区(从地缘方位上可称之为“北亚”),即使强悍如“蒙古帝国”也未能真正
5、将势力拓展过去。那片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当时基本为文明地区视为无人区(请宽恕他们无视那些为生存努力奋斗的原始部落),经过俄国人300多年的努力经营,那片土地上的人口借助科技的发展,已经令人“惊喜”的达到2000多万之巨。看中国的历史地图,有两个问题,1是喜欢把某个朝代所曾经势力到达过的地区都放在一张图上,以显示王朝的强大;2是喜欢把一些当时无人感兴趣(也可以说难以进入)的地区一并划入。这一点在画“元朝”地图的时候尤为明显,西伯利亚及至北冰洋地区都在这些“学究”的帮助下,被蒙古人征服了。(我曾经见过一张把明朝地图也划到北冰洋的,对此只能无语)附上一张蒙古帝国扩张的动态图,这是目前所能见到
6、最客观的地图了。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400:08:18由于“亚寒带”地区的气候是那么的恶劣,如果说以前的“满洲”人出于地缘的关系,还会关注一下的话。对于入主中原200多年,已经习惯了农耕文化舒适生活的“满洲”贵族来说,那块地区已经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了。以至于岛上的那些原始部落已经很长时间不来进贡了,也没能理会。直到俄国提出要把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划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方面才知道,俄日两国已经在那里争斗了一百多年了。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400:19:05顺便说一下,库页岛上的原始居民南部为“虾夷族”,北部为“赫哲人”。所以日本人把库页岛
7、南部也称为“虾夷之地”,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前55年(1644年),把南部地区也给划入势力范围。不过想想中温带的“虾夷族”还是没有“赫哲人”抗冻,以至于身体里融入了“虾夷人”基因的“大和族,最终也只是满足于对库页岛南部的占领。库页岛这个名字原来是“苦夷岛”,一听就知道是汉人取的(明朝)。总之对于这个又苦又夷的地方,汉族的势力在明朝时曾短暂试探过就撤了回来,从此不做他想。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400:39:08如果说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地区只有“亚寒带”的那些地区,是并不能让俄国人引起足够的兴趣的。俄国人最终决定从中国手中争夺这块土地的主权,仍然是为了完成彼得大帝的战略计划。彼
8、得大帝当年制定向欧亚两端同时扩张的计划时对欧洲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但他一定没有想到哥萨克骑兵在亚洲夺取的这些土地实在太寒冷了,尽管拥有足够长的海岸线,但却没有一个不冻港做出海口。为了出海口而不断的的挑起战争是彼得大帝的政治遗嘱。没办法,处在衰落中的东亚文明中心又一次成了牺牲品。于是俄国人告诉中央帝国的皇帝,他们发现如果把边界从外兴安岭向南移到黑龙江并不会影响贵族们的利益。同样的道理,既然中央帝国并不喜欢向海洋发展,那么将双方的东部边界从库页岛移到乌苏里江也无损于帝国的尊严。内忧外患的中央帝国别无选择,那片苦寒之地也无法象同一时期出现问题的“新J”那样激起足够的民族情绪。于是俄国人的要求得到了满
9、足,做为让步,也为了给曾经的帝国保留一点尊严,俄国人同意中国方面保留他们在黑龙江北面的那片居民点,这块地方不大,据说有64个村庄,中国方面叫他“江东六十四屯”外东北地区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400:41:47今天就先讲到这了,明天上午如果有空会接着写完西伯利亚。谢谢大家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418:56:19一会还要出去,应该8点多会来更新。前面有朋友说我说的史料有些问题,我只能说的确和官方的东西有出入。不要说历史,便是现在从官方也是听不到真实的情况。前天偶尔在防务新观察看到张召忠在谈冲破岛链(美国“岛链制华”的变与不变)。从善意的角度我认为他是
10、在掩盖中国的战略意图;我恶意的角度我不愿评说。上两张截屏大家看看作者:开阿克i回复日期:2009-08-1419:07:52说到外东北地区,我们不得不提到以下几个地区,江东六十四屯、黑瞎子岛、海参崴、图们江口。下面我就对这几个地区的战略地位做一个解读。上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外东北地区如果从地缘上来划定的划,北界外外兴安岭是没有问题,南界其实以“小兴安岭”的分水岭为界会更准确(也就是地图上黑龙江下面斜插下来的那条山岭,我忘了标上去)。而在“外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之间,从平面的角度看,有一块三角形的冲击平原地带应该很适合耕种。但事实上古典时期的人们一直无法对这块地方进行开发,甚至在近代汉族大举移
11、民东北地区的时候,也没人对将这块地区开耕为农田。这就不能光用温度来解读了(这里仍是中温带地区)黄仁宇先生对农耕民族无法进入黑龙江北部地区的原因解释为雨量不足(雨量约500毫米每年,正好在十五英寸雨量线外面),但还是没有抓到问题的关键。其实对于这块平原来说水的确是主要问题,但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为他处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三江交界处,三水相聚冲击出了这块平原,由于水量太大,结果变成了沼泽地。忘记说了,这块平原位于中国的部分有个很贴切的名字“三江平原”如果说“三江平原”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那么“北大荒”的名字相信年龄稍长的朋友都知道吧。上世纪50年代,出于国防的需要,也为了证明人定胜天的道
12、理,北京方面决定组织大批人力(农民、知青、军人)对以“三江平原”为核心的“北大荒”地区进行农业开发,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治水的传统,何况现在有机械的帮助。这块原来的沼泽地最终成为东北地区最后被征服的农业土地。也许这种开发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对的,但如果放在现在应该是不会去开发的。因为让人深恶痛绝的沼泽地(小时候每每读到红军过草地被沼泽吞没的故事,都为之扼腕)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新名字“湿地”,做为地球生态系统最脆弱的一环,已经被保护了起来。正有如华南虎从害兽变成了“恐龙”级保护动物一样。作者:鄙视抢沙发的回复日期:2009-08-1423:04:01花这么多时间来讨论“三江平原”就是想告诉大家,外东
13、北地区在古典时期并不适合农耕民族的进入,即使是在已经能在中温带地区展开大规模农业活动的19世纪,农民们还是无法征服这一地区。但凡事总有例外,难道外东北地区只有这一块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平原吗?让我们把视线往西移,移到北部国境线的中部,在那里黑龙江向南弯出了一个类似船形帽的弧形,在这个弧的底部有那么一小块平原,仅管他在地图上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对于不放过任何一块可耕种土地的农耕民族来说,这是一块不错的宝地(汉族与农业化的满族)。何况旁边的河流与森林还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因此渔猎民族也愿意将这里做为聚居地(如达斡尔族)。由于江水在这里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因此它被按照方位被定名为“江东六十四屯”,之所以被
14、认定为64个村庄是因为这是中国官方所记载的最后数字,事实上后来随着移民的增多,这个数字已经变得不准确了。深究村庄的数字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对于俄国人来说它是中国人插入黑龙江北岸一颗钉子。尽管当初为了表示西方人的“大度”而允许了中国政府对这一小块平原的管理,但并不代表俄国人会打消独占北岸的想法。尽管从学术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俄国人希望将国境线定在黑龙江上的想法(仅仅是想法,而不是行为),但俄国人在1900年对那些居民所做的一切只能表示他们并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对于这块土地,从地缘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战略意义不大。但从法律上来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中俄签订边境条约前主权已归属俄国。前图未标明小兴安岭和
15、三江平原,再完善一下:下面说一下黑瞎子岛。先要更正一下,三江平原的另一条江是松花江,而不是嫩江,刚才打错了。黑瞎子岛是民间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抚远三角洲”。如果说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共同造就了三江平原的话,那么“抚远三角洲”就是由东西向的黑龙江和南北向的乌苏里江交汇淤积而成的(松花江实际上是黑龙江的支流)。这两条江在这里汇成一流向北注入太平洋。俄国人将这一段二合一的江和黑龙江统称为“阿穆尔河”(乌苏里江也可看做黑龙江的支流)。由于抚远三角洲位于黑龙江主航道的南侧,乌苏里江主航道的西侧,因此在中俄瑗珲条约中它被划给了中国。不过在俄国人看来如果占住了这个三角洲可以将河口完全纳入自己的管辖,这样做虽然对自己并无多大益处,却可以切断中国人连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航道,三角洲西面的那条水道虽然可以通航,但是太过于狭窄,且不是深水航道,无法通过稍大一点的船只。俄国人想把三角洲抢走还有一个理由。从图上可以看出,三江平原有一部分其实是在俄国境外的,俄国人围绕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