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刘桂梅.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43807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刘桂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刘桂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刘桂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刘桂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刘桂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刘桂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三年级教学形式新授课教 师刘桂梅单 位奈曼旗青龙山镇南湾子学区中心校课题名称找骆驼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 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起因、经过、结果都十分清楚,以对话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一开始讲老人向商人描述骆驼的特点,而并不讲他是如何知道这些特点的,并在商人与老人之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

2、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

3、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检查字词:跛 驮 啃 骆驼 详细 究竟 忿忿不紧不慢2.通过课题找骆驼延伸引导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找骆驼?找到了吗?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的?3.读“阅读提示”引出思考的问题:出示: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特征?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找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骆驼的详细特征;哪几自然段写了老人是怎么知道的。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3.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

4、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2)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4.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5.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

5、的典范。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商人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你替他说说。2.白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商人会对家人说些什么?板书设计找骆

6、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边蜜右边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的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作业或预习作业: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自我评价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其次,我引导学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特点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老人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可以从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这一过程,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