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与生活相结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43708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与生活相结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识字与生活相结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识字与生活相结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识字与生活相结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与生活相结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与生活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开辟语文学习渠道,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天地里,要走出课堂。语文教学要面向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那么,识字教学的场所就不仅仅是课堂,还应包括其他的教育教学渠道,其中日常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空间。我从一年级上学期起就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开辟多种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2、,增加识字量。1、积极引导生活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都认识“男、女、厕、所”这些字;会下象棋的小朋友都认得“将、士、相、车、马、炮”;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孩子,对“西、游、记”三个字都能无师自通。这些都说明日常生活是一个广阔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汉字的天地,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对生字的认知大有帮助。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识字的渠道。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们学习的渠道多种多样的,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可以在社会上,在家长和同学相处中,在各种图书、电脑网络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因而,在识字教学

3、中,我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大有收获。例如:让学生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收集到一起,互相认一认这些字;教完在家里一课,我就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签,还利用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识字,有益于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对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确实使学生受益非浅。这样,教学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学习语文,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实践了新课标。2、教给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4、要组织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识字教学要以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语言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学生的学却是为了将来学得更好。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学)的有效途径。生活识字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生活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正音的工具。新教材虽然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了,但拼音

5、的作用丝毫没有改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拼读方法后,就可以借助拼音进行识字,借助拼音查字典,阅读拼音报,扩大识字范围。加笔画和加偏旁的方法。如?:“?十”加一撇变“千”;“口”?加禾字旁变“和”;“门”加口变“问”,加日变“间”等。?利用换偏旁的方法。如:“地”字的土字旁换成女字旁是“她”。利用偏旁想字义。如:看到三点水旁表示和“水”有关?,?看到女字旁表示和“女性”有关等。?上面提到的自编字谜。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变得容易而且充满乐趣,而新课标也得到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教材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鼓励学生多识字、会识字,体现了识字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树立生活既是课堂的观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学习、课外阅读中学会识字,积累识字经验,使学生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识字能力。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拓宽学生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放在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培养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让他们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