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43700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筑施工技术 试题 2011年1月一、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12分) 1土方工程中按照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十类。( )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钢筋骨架宜采用对焊连接。( ) 3一步架高度是1.5m。( ) 4模板拆除顺序一般为先非承重模板,后非承重模板,先侧模,后底模。( ) 5单向板的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长边的任何位置。( ) 6后张法施工中,对于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分批,分阶段对称的方法进行张拉。(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填方工程压实质量的指标是( )。 A最大干重度 B. 压实系数 C. 最优含水量 D干重度 2工作特点为“后退向下,自重

2、切土”的是( )。 A正铲挖土机 B拉铲挖土机 C. 反铲挖土机 D抓铲挖土机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主筋的连接宜采用( )。 A. 对焊 B电弧焊 C. 电阻点焊 D埋弧压力焊 4泥浆在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中起主要作用是( )。 A. 导向 B定位 C. 保护孔口 D防渗 5模板按( )分类时,分为固定式、拆装式和移动式模板。 A. 材料 B结构类型 C施工方法 D施工工艺 6预应力筋张拉的变形是( )。 A弹性变形 B塑性变形 C弹塑变形 D都不是 7表示沥青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变化性能的指标是( )。 A. 针入度 B延伸度 C. 软化点 D闪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土层锚杆的

3、施工工序主要是( )。 A钻孔 B. 插钢筋 C. 灌浆 D防腐处理 E预应力张拉 2预制桩按照沉桩方法不同分为( )。 A. 摩擦桩 B. 振动桩 C. 打人桩 D静力压桩 E端承桩 F水力冲桩 3混凝土柱的施工缝一般留设在( )。 A基础上面 B梁的下面 C. 无梁楼板柱帽下面 D柱高三分之一处E吊车梁牛腿下面4下列与后张法有关的工序是( )。 A安装底模 B脱模 C. 张拉预应力筋 D穿预应力筋 E孔道灌浆 5连续多跨屋面卷材的铺设次序应为( )。 A先高跨后低跨 B先低跨后高跨 C. 先远后近 D先近后远 E先天沟后屋脊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安装施

4、工顺序。 2简述护筒的埋设要求。 3对模板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4在先张法施工中,常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预应力损失?五、计算题(共14分) 1某基坑采用轻型井点进行降水施工,已知井点管围成的面积1256m2,抽水影响深度9m,实测地基土的渗透系数为15md,含水层厚度10m,要求降水深度不小于3m。计算该系统的涌水量?(8分) 2钢筋混凝土柱重60kN,柱长6m,安装到标高+6.0m的框架柱上,吊钩中心距柱顶2m,采用W1-100型履带式起重机,停机面标高-0.50m,确定起重机的起重量和起重高度? (6分)试卷代号:234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l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建

5、筑施工技术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12分) 1X 2 3X 4 5X 6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B 2B 3A 4D 5C 6A 7C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ACDE 2ACDF 3ABCE 4ACDE 5AD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答题要点:轻型井点的施工顺序为:挖井点沟槽,敷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 2答题要点:埋设护筒时,先挖去桩孔处表土,将护筒埋人土中,其埋设深度,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护筒中心线应与桩位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水;护筒顶面应高于地面0.40.6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答题要点:(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4)接缝不应漏浆。 4答题要点:(1)超张拉减少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2)采用低水灰比,控制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振动密实,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3)采用二次升温养护,减少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