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43662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锡常镇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具体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1.【原题再现】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耄耋 钟灵毓秀 德高望众 筚路蓝缕B朔源 切磋琢磨 平心而论 金碧辉煌 C甄别 蓬荜生辉 喧宾夺主 以逸代劳D暮霭 涸泽而渔 韬光养晦 急流勇退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一改以往字音题的老套路,相对而言,较为“新颖”。【答案】C【解析】A项,德高望重;B项,溯源;C项,以逸待劳【说明】此题考查的是选错型字形题,主要受两方面影响:2008年2013年,只有2011年考了字形,其他均考查字音。去年红遍中国的一个节目汉字听写大赛主要讲的也是关于汉字的写法。【猜测】14年高考可能采取的是“字音+字形”模式。2

2、.【原题再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点评】此题难度一般,学生得分率较高,与12年和13年所考查的成语进行轮换。【答案】B【解析】A项,结构混乱,删去“造成的”或删去“根本原因”;C项,不合逻辑,“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改成“谁又能否认它是”;D

3、项,成分残缺,在“美德”后加“的人”。【说明】此题考查病句主要受一个方面影响:12年和13年均考查的是成语选择,导致现在很多老师和很多学生都将精力放到了成语的积累中来。纵观江苏近几年高考卷,第2题一般情况下是“病句题和成语题”“二选一”轮换考。其中08年、09年、11年均考查的是病句,10年、12年和13年考查的则是成语题。【猜测】14年考查“病句”可能性较大,但不排除考查“成语”的可能(理由:今年4月,成语听写大赛将出现,出题者是否会受到影响,未知)。3.【原题再现】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

4、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个字)【点评】此题有所难度,与江苏高考一直钟爱的“信息提取”略有不同,但与此前的“南通一模”中的第3小题类似,体现了考纲变化,即“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变为“提炼语意”。【答案】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解析】关注题目中“平实的语言”和“重新表述”。“平实的语言”是指去掉原句中的一些修辞之类的语句,“重新表述”是指句子意思不变。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好的翻译”、“转换语言”、“保持原作”、“神韵”。【猜测】14年第三小点考查以“句子言外之意”为主,信息提取,压缩之类为辅。4.【原题再现】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

5、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点评】此题难度很小。与江苏高考一直沿承的表达题特色,但具体题型设计上【答案】小草受到践踏,却以绿意来装点。 腊梅在寒冬傲雪挺立,寒风给它增添了清香。【解析】所仿句子内容、形式必须和例句大体一致;注意原句句内描写主体在前后句中的关系。【猜测】14年高考,第4小题可能采取的形式可能有两种:图表题(漫画、徽章类+表格类),单纯的有字数限制的表达题(与扩写,仿写类似)。5.【原题再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 乖:不和B乃多县布以援下人 县:悬挂 C齐勒兵待之 勒:部署 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 济:救助

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员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与0813年考查点一样,均为选错型实词考查,难度一般。【答案】D【解析】济:渡、过河。此题一个不成文的解题小技巧,在实词选错题中,如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时,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当然此题也可以运用积累法,代入法,迁移法进行解决。【猜测】14年高考中,该题课程出现两种形式:实词题时,可能是填空的形式虚词题时,可能是选错型选择题。6.【原题再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7、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细节部分的理解,延续了历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内容考查题的形式,难度系数一般。【答案】C【解析】策反投降文中无依据。此题运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分模块一一对应”法。【猜测】14年高考中,该题可能继续沿用这种形式,能够综合考查学员对所选文言段落的理解,并且对学员的能力要求较高。7.【原题再现】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点评】此题是本分试卷中为数不多的亮点题型之一,体现了江苏考纲中的变化

8、,即将“筛选文中信息”删去,换为“辨析文句意义”,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并且与南通一模题型相似。【答案】齐令越人因事交构;四面流布,俱鸣鼓角;或出奇兵、出其不意、各个击破、离间计。【解析】此题与做现代文阅读题的方法相似,根据题干要求,在选文对应段落中找到相应语句,然后对语句进行整合即可。【猜测】14年高考中,可能以本题这种新颖的题型进行考查。8.【原题再现】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点评】此题为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中万年不变的一种题型,不仅江苏考查,全国各省的高考试题中均考查;在本题中

9、,与江苏高考一样有3题,10分。但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的是重点实词,特殊句式,通假和固定句式等知识点。【答案】(1)叛贼势力大而贺齐兵力少,不足以用来讨伐叛贼,贺齐让军队驻扎下来停止军事行动。 (2)贺齐亲自出去绕山巡行,观察山势探寻便于进攻的地形。 (3)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猜测】14年高考,将继续考查翻译,题量及分值上,仍然是3句10分;考查点可能是特殊句式与固定句式,重点实词,及虚词。9.【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 陆 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

10、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宋词”难度较为简单,与高考难度有一定差距,主要考查古诗词基础掌握情况,题型设置比较常规,主要涉及到“句段结构”“内容概括”及“思想情感”。【答案】(1)交代自己在归途中,表达急切归乡心情,引出下文。 (2)初到武昌情景,仕途经历,想象重回故乡情形。 (3)表达了想回故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情

11、。诗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但又担心故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与伤感。【解析】(1)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古诗词鉴赏的基础考查。但此题的考查学生会出现“引出下文”结构上的作用没有考虑到。在鉴赏作用题时,注意景物描写手法、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此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在第一题的基础上,从上下片概括分析。抓住“想见”、“曾是”、“重到”即可分析出。 (3)此题考查作者的心情,即是情感方向考查,由上片“归梦”、“去路长”、“愁”,可见诗人想回故乡;“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可见诗人又怕回故乡的心情。矛盾心理。注意答题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猜测】14年高考中,该题可能

12、考查点为,名句(字词)赏析,内容理解,手法赏析,情感主旨探究。1114题【整体评价】本份试卷的最大败笔无论文本还是题型,一字未变的“抄袭”,毫无原创性可言。但如若抛开“抄袭”这点,单就题型而言,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11.【原题再现】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点评】此题型为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句段结构的作用,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分析作品结构”这一考点要求,并且在历年江苏高考中出现次数也较多,在0813年的江苏高考中,除了12年的邮差先生没有考查外,其他年份均有涉及,只是题干涉及略有不同而已。【答案】发现猫的可爱而改变先前讨厌的态度; 为下文丢猫、找猫的情节提供依据。【解析】此类题型,主要掌握好

13、句段在文章不同位置(开头,中间,结尾)的固定说法,然后再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回答即可。【猜测】14年高考中,该题型考查的可能性仍较大。12【原题再现】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点评】此题型为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之一,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欣赏作品的形象”,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阅读,均会有所涉及;在0813年的江苏高考题中,08年,10年,11年均进行了考查;并且在全国各地的模拟卷中,该题型为命题者钟爱;本次试卷中,该题难度一般。【答案】命途多舛;孤苦贫困,与猫相依为命;爱猫救猫,仁慈善良;疾恶如仇。【解析】做人物形象题时,要关注题干字眼,分清是“分析”还是“概括”,因为不同字眼,答题方式不同;无论是何种考

14、查形式,都要关注人物的几种描写方式,还包括正面与侧面,细节描写等,找到对应点进行分析综合。【猜测】由于12年,13年该题型没有再出现,所以在14年的考试中,该题型可能会与“人物形象的作用题”一同出现。 13【原题再现】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点评】此题仍为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体现了考试说明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该题具有一定的难度。【答案】猫婆的仁慈善良;小黄猫念旧感恩;和有些人的冷酷形成对比,批判人性冷漠。【解析】解答此类题型主要从三个层面:内容层面结构层面情感主旨层面。【猜测】重要语句含义题,将在14年高考中继续出现,体现形式可能为一句话,而不像本文中的

15、两句。14【原题再现】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点评】此题为江苏高考的必考题型,体现考试说明中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从08年到13年,每年都有出现,只是在具体题干的语言表达形式上略有不同。并且该题型也是各地模拟题的必考题型。本次考试中本题具有一定难度。【答案】对猫被困在瓦内至死遭际的痛心;对原来猫胡同内的猫寒冬雪天无处御寒的忧虑;对人们为了自家利益而罔顾其他生命的自私行为的失望;对猫婆收养受难猫儿的崇敬和追思。【解析】在探究题中主要分为三类探究:标题意蕴探究题艺术构思探究题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