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发展工作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43617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发展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农发展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农发展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农发展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农发展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农发展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发展工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农发展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实上级关于农村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三个尊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着力实现“三个转变”(选择耐旱作物和品种,由对抗性种植向适应性种植转变;增加和改善设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舍饲圈养,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大旱之年全县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生产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发展壮大主导特色种植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顺应自然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按照“选择耐旱、早熟作物和品种,由对抗性种植向适应性种植

2、转变”的思路,采取良种、节灌、覆膜等措施,大力发展适应性和设施性种植基地。今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7万亩,其中马铃薯、蔬菜、瓜类糖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57;覆膜种植面积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 一是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是适合我县气候特点而种植的一种耐旱性作物,几年来我们针对马铃薯品种杂、品质差的问题,努力培育优质品种。县财政先后拿出450多万元用于马铃薯良繁建设,目前马铃薯良种化程度已达8%以上,具备了每四年彻底更新一次品种的能力。今年我们继续按照良种化、专用化、标准化的方向,努力扩大种薯基地和优质专用薯基地面积,结合国家良补项目,新建马铃薯网室2亩,调入马铃薯原种万斤,重点

3、抓了长顺镇新富、朝阳镇特布、七号镇色庆沟、公腊乡堂地四个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同时,通过运用新品种、新农艺、新技术,推广高垄栽培、坐水点种等适用技术,稳步推进旱作覆膜、喷灌种植。今年落实旱作覆膜马铃薯10万亩,每亩财政补贴50元;通过“政府补贴、个户自筹”方式,健全完善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采取“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新上马铃薯中型喷灌设备12台(套),新增喷灌面积50亩。 二是培育壮大蔬菜产业。今年我们继续把设施蔬菜作为顺应自然规律、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来抓,依托恒利农业开发公司的辐射带动,在白音特拉设施蔬菜基地三期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原温室大棚的模式,进行技术改进,新建10亩日光温室(按每座1

4、亩、四位一体、全钢架下卧式模式设计),每座建设成本8万元,每座农户自筹万元(含农发基金项目贷款2万元),其余由政府整合退耕后续项目等资金予以补贴。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1月中旬可育苗生产。同时完善配套了占地400平方米、配置高性能太阳板、移动式苗床、微喷、产品检验测试室的智能化日光温室,切实解决日光温室荐口安排、蔬菜育苗提早上市等问题。此外,稳步扩大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节水灌溉,节本增效,推广反季种植,弥补南方蔬菜淡季市场空缺,增加种植效益。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5万亩,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55亩(日光温室0亩、塑料大棚9座)。 三是培育壮大瓜类、糖菜等特色产业

5、。覆膜糖菜、瓜类等特色种植需水量相对较少,且在我县具有一定的种植基础,今年我们重点在品种选择、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依托品质优势,创建和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全县形成了以七号镇农场、达拉盖等村为重点的万亩瓜类种植区和以、等地的万亩糖菜种植区。今年我们还在覆膜无籽西瓜、葵花、莴笋等特色种植上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明年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四是培育壮大草产业。认真吸取去冬今春畜牧业因雪灾受损的教训,引导农民树立“以草定畜、以舍定畜”思想,走建设养殖的路子。依托玉米良种补贴项目,进一步扩大青饲玉米种植面积,建设牲畜“基本口粮田”,全县饲用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1万亩(覆膜玉米3.5万亩)。充分利用生态

6、建设成果,把草业与生态建设工程结合起来,更新补植补种优质牧草12万亩。加大草业利用开发力度,购置饲草料加工机具650台(套),建设青贮窖8000立方米,确保了舍饲畜牧业的饲草需求。 二、推进舍饲养殖步伐,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肉羊产业。从年开始,我们按照养殖区域布局,以建设肉羊舍饲育肥示范村为重点,按照”饲料、青贮、机械、圈舍、改良”五配套标准,示范村每村建配种站点处(包括相关器材、种公羊、配种、防疫等),每户饲养35只基础母羊、建设20平米暖棚,为每只基础母羊种植1亩饲草“口粮田”、贮藏立方米青饲草。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设30个肉羊养殖示范村,涉及农民100

7、多户。今年还投资60多万元,在长顺镇民建、七号镇八号等村建设年出栏100只肉羊规模养殖育肥场8处。通过示范村与规模养殖场建设,既提高了禁牧舍饲、保护了生态,又提高了肉羊饲养殖与管理水平,扩大了养殖覆盖面,增强了示范带动力。全县预计年内出栏肉羊可达万只,年末基础母羊存栏2万只。 二是培育壮大乳产业。“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根据市场对乳业需求的新变化、新需要,我们将牧场式园区化养殖作为了今后奶牛养殖的必由之路,全县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基础建设,加大牧场式园区建设力度,引导奶牛养殖户向园区集中、向牧场式养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开工建设牧场园区处,其中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有4处,正在建设的有处,

8、全部建成后入园奶牛可达00头。此外,我们加强对乳产业的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奶农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继续加强对奶源、兽药、饲料、冻精等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假冒伪劣产品和坑农害农事件,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是大力发展生猪、肉鸡产业。抓住国家扶持生猪、肉鸡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扩大生猪、肉鸡的养殖规模,促进生猪、肉鸡产业提质增效。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年出栏50口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处、5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处。 三、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推广节水应用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发

9、展设施性农业,是我县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共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因地制宜,坚持膜下滴灌、喷灌、软管微喷多措并举,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争取利用年时间完成全县水浇地节水改造工程,淘汰大水漫灌。今年全县新增喷灌面积025万亩,发展膜下滴灌15万亩、软管微喷0.3万亩。 二是狠抓农田水利建设。严格制定水资源开采审批制度,通过蓄住天上水,拦截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今年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认真组织实施了二里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其它年久失修的水利灌溉工程以及部分水毁工程进行了修复。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认真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完

10、成京津风沙源治理1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5万亩(其中能源经济林0.56万亩、补植补造44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实施了“十里绿色长廊”工程(打造西起刀腊胡洞,东至种羊场的长5公里、宽2公里的护城绿色屏障),今年重点完成了3000亩绿化任务,栽植各类苗木万余株。继续加强通道绿化建设,重点对历年绿化断档和绿化成活率较低的地段进行补植补造,完成省际通道绿化2公里、县乡间通道绿化30公里。积极推进城镇绿化,重点完成了西山生态公园、城区五街三路、机关单位、学校、厂矿企业和居民小区的绿化工程,栽植各类苗木50万余株。此外,切实加强森林草原禁牧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

1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四、培育和引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从年开始,在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服装园区,园区集服装设计、信息网络平台、展示、培训、管理、业务洽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建设现代化的服装生产园区,促进了全县服装产业提质增效,为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工作岗位。 二是从年开始先后引入山东宏华世蔬菜加工公司、益民农产品公司在朝阳镇民乐村投资兴建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恒温库及蔬菜加工企业,到目前该市场已建成00平方米恒温库,完成二期202X平方米恒温库及202X平方米防雨交易大棚地基工程。 三是引入福泉肉食品加工企业在七号镇七号村建

12、设集收购、加工、冷藏为一体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30万元、储藏能力为2X吨冷库已投入使用。 四是扶持引导蒙源、顺达等肉食品企业完成技改扩张,提升了生产能力。 五、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和创新。今年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19个,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15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万亩,使用配方肥面积15万亩;种植业引进推广水肥双节、扩垄缩株增密等适用技术;养殖业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模式化饲养等先进适用技术。推行了农牧业典型观摩和现场培训活动,依托“阳光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能培训,到目前完成科技培训200期,培训人员.5万人。 二是不断

1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支持各类农业协会和农合组织的发展,鼓励开展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促进产销对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农机机械化推广普及力度,农机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县成立了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化示范园区,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购入大中型拖拉机4台(其中80马力以上拖拉机7台),耕作机械50台(套),播种机械119台(其中马铃薯铺膜施肥播种机5台、铺膜施肥穴播机69台、种肥分层播种机台),水泵1台(套)。 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

14、建设步伐 一是组织开展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工作。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农村人口“三三制”战略部署,我县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聘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制了县村镇体系规划。遵循“方便自愿、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积极探索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养老新模式,筹资240万元,建设了6个农村养老示点,主要安置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剩余的鳏寡孤独人员。依托服装产业,大力实施无土移民工程,从年搬迁移民以来,惠泽移民一区安置移民户00户、人,二区全部建成入住后可安置移民210户、7560人。 二是加快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沼气工程

15、,投资540万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座。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个村、990人饮水安全问题。 七、深入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年我县农牧业生产遭受了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全县农作物除水地和覆膜作物外,其余全部成灾。干旱还造成了城乡水源地水位下降,部分乡村群众生活用水受到影响。灾情发生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措施开展抗灾自救工作。成立了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包乡、科局领导包行政村、普通党员干部包自然村的包扶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对全县严重受灾、口粮短缺、生活困难户实施重点救助。认真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将各类补贴资金发放到户,确保了受灾群众生活安全。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农民进城从事服装、建筑等行业,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