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43198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全国职业培训 参评组别: B组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 专业分类:电工电子 课程名称:电工学教材名称及版号:电工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0学 科电工学课 题6-4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班 级机电63班人 数50课 时2学时课 型教授课周 次第六周授课时间2009年9月21日星期三第1、2节教学目的及其目标l 知识目标: 1、了解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线路结构;2、掌握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l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l 技能目标:1、培养

2、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并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l 采用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原因;l 分析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l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观察演示法、讲授法、启发讨论法、媒体应用法教 具及参考书1、完整的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挂图及演示板;2、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多媒体教学课件;3、电化教学设备参考书: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劳动4版)教学过程

3、1、组织教学2、复习提问3、新课引入4、新课讲授5、课堂练习6、提问 7、归纳总结8、布置作业教材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将常见正反转控制线路(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全可靠性、操作性等作了对比,找出其存在的缺点。导出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并详细讲解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学好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组织教学】IBIcIe(约1分钟)1、师生相互问候;2、清点人数,填写教学日志。【复习提问】(约3分钟)1、接触器联锁正

4、反转控制线路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的区别? 2、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分析?3、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有何优缺点?(生答略)师答: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优点:工作安全可靠缺点:操作不方便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优点:操作方便缺点: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故障【新课导入】(约5分钟)1、复习接触器联锁、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1)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1、接触器联锁:当一个接触器得电动作时,通过其常闭触头使另一个接触器不能得电动作,这种相互制约的作用叫联锁或互锁。联锁触头(或互锁触头):实现联锁作用的常闭辅助触头。联锁符号:“”

5、2、工作原理:(略)3、特点:安全但操作不方便。(2)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1、对比两种联锁控制线路结构上的不同:2、工作原理:3、特点:操作方便但不安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优点是工作安全可靠,缺点是操作不便。因为电动机从正转变为反转时,必须先按下停止按钮后,才能按反转启动按钮,否则由于接触器的联锁作用,不能实现反转。按钮联锁控制线路的缺点是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故障。例如:当正转接触器KMl发生主触头熔焊或被杂物卡住等故障时,即使KMl线圈失电,主触头也分断不开,这时若直接按下反转按钮SB2,KM2得电动作,触头闭合,必然造成电源两相短路故障。所以采用此线路工作有一定的不安全隐患。因此

6、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是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那么,按纽、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是怎样解决原来两种控制线路的不足和缺点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个新的控制线路。【新课讲授】(65分钟)按纽、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1、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器件组成:QS(组合开关)、FU(熔断器)、KM(交流接触器)、KH(热继电器)、SB(按钮)、M(主轴电机)。2、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结构分析: 结合了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两个线路的结构,把两个线路组合起来形成的。3、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1)双重联锁的定义:第一重是交流接触器常闭触头与对方的线圈相

7、串联而构成的联锁。另一重是复合按钮的常闭触头串联在对方的电路中而构成的联锁。2)工作原理分析:(重点、难点)先合上电源开关QS:正转控制: 反转控制:停止:4、双重联锁控制线路优缺点:(1)、优点: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是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和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新电路,所以它兼有以上两种电路的优点,既操作方便,又安全可靠,不会造成电源两相短路的故障。(2)、缺点:虽然说这种电路结合了以前学过的两种电路的优点,并克服了它们的缺点,但是这个电路也有自身的缺点就是电路比较复杂,连接电路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连接错误,而造成电路发生故障。【课堂练习】(约10分钟)

8、【例1】如下图所示正反转控制电路,试分析电路能否正常工作?若不能正常工作,请说明原因,并改正过来。(生答略)师答:图中所示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其原因是联锁触头不能用自身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头。不但起不到联锁作用,当按下启动按钮后,还会出现控制电路时通时断的现象。应把图中两对联锁触头换接。正确的图为:(见投影)【例2】如下图所示正反转控制电路,试分析电路能否正常工作?若不能正常工作,请说明原因,并改正过来。(生答略)师答:图中所示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其原因是联锁触头不能用常开辅助触头。即使按下启动按钮,接触器也不能得电动作。应把联锁触头换成常闭辅助触头。正确的图为:(见投影) 投影出接触器联锁和按钮联

9、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以供学生参考。分析工作原理,让学生自己参与总结两种电路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事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性。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将问题引入到本教学课题中。投影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和工作原理流程图。投影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和工作原理流程图。将按钮联锁与接触器联锁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问方式学生分析,教师总结),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教学效果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注:投影出两种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流程图进行对比讲解,请学生回答应如何利用它们各自的优点来解决这两种控制线路的缺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按纽、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

10、制线路的欲望。板书课题出示挂图和演示板,播放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视频图像,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点解释“双重”的概念,采用问答形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教学效果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出示挂图和演示板进行讲解,对“双重”联锁在线路中的作用及线路工作原理作重点讲解或慢速讲解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工作原理的演示,来配合课堂作重点讲解。通过对工作原理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优缺点。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扩展思维,从而得出答案注:投影例题电路图,让学生思考12分钟,然后由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把正确答案讲解给学生

11、。通过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问】(约2分钟)1、叙述双重联锁的定义?2、简述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3、叙述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优缺点? 【归纳总结】(约3分钟)(一)通过本课题学习,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组成结构; 2、掌握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3、理解采用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原因。(二)课堂小结:本堂课主要学习了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有关知识。这个控制线路是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和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两个控制线路

12、的结合,它不但克服了上述两个控制线路的缺点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故障,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操作不方便;还兼顾了两个电路的优点既操作方便,又安全可靠,且不会造成电源两相短路的故障,所以这个电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但是这个电路也有它自身的缺点,即电路复杂,接线困难,容易接错线路造成故障。(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必须掌握按钮、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线路结构及应用,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也为以后要进行的电力拖动线路的故障检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先让学生参与总结,然后采用启发式帮助学生参与总结课堂小结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巩固强化,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布置作业】(1分钟)1、教材P168 习题11;2、复习本节课所学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3、预习“工作台的限位和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相关知识。教 后 记1、由于本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使本来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和形象,对这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