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429404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在解读(以下简称指南) 中指出生活即是幼儿的学习内容, 又是幼儿的学习途径。 虞永平 教授在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一书中提出,主题活动是实现幼 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重要路径。 由此可见, 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 主题活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在教育实践中 的案例,对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做出 以下几点思考。一、主题来源源于幼儿生活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西方学者威廉 ?史密斯指出,真正的课程综合中的学习情景 必须考虑“与学习者有关的问题, 必须关注学习者生活世界的主 要层面”。由此可见,无法引发幼儿兴趣,满足幼

2、儿需要的主题 是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主题活动来源的重点应该放在对 幼儿生活的关注上,才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 幼儿园的自由自主活动中, 幼儿正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讲述着他们 的兴趣和需要。 它或许是“操场边上与昆虫的偶遇”, 或是“节 日即将来到时的愿望与设想”这些话题源于幼儿当前最关 注事件,代表了他们对生活中新事物的关注和进一步探索的渴 望。因此,只有真正具有生活性的话题,才能让幼儿在学习的过 程中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二、主题活动环境融入生活化理念,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幼儿园主题环境应该来说, 是幼儿生活的一种呈现方式。 生 活化的环境本身就能够成为幼儿的学习内容, 无

3、形的存在于幼儿 的一日生活中;环境与生活、与学习的共融显得轻松、自然、还 时不时带给我们许多惊喜。 如何使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幼儿与环境 的互动中不断丰富起来呢?有以下两个要素:(一)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 主题环境是幼儿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舞台, 围绕主题, 幼儿可 以用自己的语言、作品、材料等表达自己的创造与想法。教师在 创设主题环境时, 常会急于思考“该如何在教室或走廊有目的的 创设环境氛围?”然而, 教师主观预设, 往往忽略了孩子需要和 兴趣。其实,教师最应该做的是:把幼儿放进他们生活的环境中 去,敏锐的从幼儿的交谈、 表情和动作中发现幼儿对生活中或周 边环境中事物的兴趣和关注

4、。 这时, 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就能为 主题活动所用, 成为幼儿交流、 合作、学习、 表达的载体。 例如, 在认识新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没有主观的在班级的墙面上画 “我的新园”, 没有在墙面上贴“新园真美丽”的照片。 而是让 幼儿开始自主与自己每天都要来的新园环境互动。 从最熟悉的哪 个楼层开始,通过参观、谈话、拍照, ?幼儿自由自在在与环境 的不断互动碰撞中观察着、 思考着。 教师在这时候, 不是“教”, 而是“听”和“记录”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这样才能让老师明确 孩子们的视角, 使幼儿在活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探索与主题进 入他们所需要的生活化环境,继续探知。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幼儿与生活环

5、境充分互动,是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的要素之一。(二)主题活动环境是可以灵活多变。生活不是静止的,幼儿的思维更是多变而不断前进的, 这就 意味着主题活动的环境并不是局限于班级的“几面精心布置的 主题墙”或“走廊的几块精致美观的小版面”;而是幼儿生活的整个大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他们想要去探寻的角落。 因此、 主题活动的环境也是灵活多变的,随着幼儿的学习不断变化着, 整个幼儿园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探究的天地。例如,在认识新 园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参观新园时、深入地与自己熟悉的楼层 互动后,掌握了一定探究方法的他们很自然的将兴趣转移到了对 其他楼层的探寻。教师就可以将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不断向外扩 张

6、,支持幼儿到附近的楼层,甚至操场、周边去做更多的观察与 发现。不断变化和扩张的学习环境, 也势必会推动主题活动探究 点的不断深入或出现新的探究点。 因此、我们说灵活多变的主题 活动环境也是使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的另一要素。我们在主题环境中融入生活化理念, 还应该有效支持幼儿用 自己语言、作品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生活和感受。如幼儿在参观探寻新园各楼层时对方位的讨论与争执,引导他们用语言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在楼层的每个角落画着“楼层布局图”,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手绘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楼层布局构造的理解;在幼儿园里每一个角落参观发现是用词汇描述着自己看到的美丽和 有趣,激发他们用语言表达着他们对新环

7、境的感受。三、生活化的主题活动材料,支持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基于主题活动的内容, 应尽 量思考利用幼儿生活的环境或生活物品做为他们主题活动材料 和资源,满足幼儿进行深入的主题探究活动。例如,在我会数 数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自己身边生活环境或环境中自然陈列 的物品产生了探究兴趣。 数数是一种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服务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凸显了此类主题的生活化特征。 它可以在各个 年龄段开展,是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对身边自然陈列的生活物品的 数量产生兴趣后发生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中、幼儿一开始往往是对身边物体的数量有争议,通过学习数数,能够排除颜色、形状 特征或摆放方式等干扰来正

8、确计数。 这类主题活动的材料有一个 明显的特点一一材料是幼儿身边自然无意识摆放的生活学习各 类物品,无需教师刻意、主观的进行预设和准备。生活环境和生 活自然物常常可以成为主题活动的材料和资源,它来源浸润于生活之中,无形的支持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 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 满足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 生活化的材料往往比我们刻意设 计准备的环境材料更加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更加有利于主题的推动和发展。同时,生活化的环境与材料在主题活动中的运用也要随着幼儿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提升做一定的调 整。在教师与幼儿的不断互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有智慧的“高级玩伴”,在适当的时候有意识的微调环境和材料,促生

9、活化的主题探究不断深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四、主题活动中建立对话式的师幼关系, 使教师成为幼儿学 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在生活化理念的主题活动中的师幼关系, 提倡的是“合作” 与“对话”。主题活动中,教师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决定 了主题活动的主人是谁。如果教师扮演“带领者”“教授者”, 那么主题的主人是教师, “知识学习痕迹”浓重; 如果教师扮演 “支持者”“合作者”, 那么主题的主人是幼儿, “生活游戏风 格”凸显。怎样扮演好“支持合作者”的身份呢?我们需要在主 题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对话式师幼关系, 在“对话”中不断了解幼 儿的探究情况和学习需要,适时适当的介入。例如

10、,大班主题活 动“小记者的烦恼”中, 小记者去采访“大一班长发的孩子有几 个?短发的孩子有几个?”, 遇到的第一个烦恼就是记录结果不 一致,发生了争执。此时,教师没有马上介入,而是多方了解、 倾听幼儿的谈话和争论, 从中发现幼儿的需要。 这时教师的“不 介入”和“倾听”就是一 ?N无形的“对话”方式。当然当幼儿 在生活经验和技能无法支持他们继续探究时, 教师就需要“出手 相救”, 与幼儿分析“采访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讨论“如何如 何正确点数和记录的方法。 ”这时教师又成为了幼儿学习的“合 作者”和“引导者”, 有效推动了主题的发展。 这也是生活化主 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对话”的另一种的方式。 这种方式较之第 一种,比较的主动和具有指导性, 能够使幼儿的主题探究更加的 有探究学习的价值。生活化理念有效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是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的来源、环境等都应以幼儿的现实生活 基础,将生活和知识进行整合,使幼儿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机的 联系。促进幼儿自然、健康的成长,实现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机整 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