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经济.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429234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经济.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知识回顾】一、农业;1、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前耜耕或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时期: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2)“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中国最早的松土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4)铁犁牛耕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使用范围扩大是在战国。牛耕开始:春秋时期;初步推广:战国时期;逐步普及:秦汉时期。中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牛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拓展:推动耕作方式演变的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制度)(1)确立的过程: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私田。 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最早开始于(鲁国),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改革。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概况: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3、小农经济的含义;(主要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

3、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史料补充:1春秋末年:农业生产开始使用的铁制工具如铁锄、铁斧等,牛耕已经出现。2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又出现铁铲、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3秦朝时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4西汉时期:普遍使用牛耕和铁农具,除耦犁外,又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还发明了耧车。5三国时期:魏国马钧发明了翻车。6唐朝时期:制造了曲辕犁,并发明了筒车。二、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不在市场上流通)。它利用国家权力,

4、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补充了解:(1)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全品高考网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1)纺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距今五六千年前已发现;商代的丝织品除平纹织物外,还出现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多种丝织品;丝绸之路开通后,

5、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汉代:技术高超,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清朝出现的新品种金宝地。(2)冶金:青铜器制造:新石器时代出现;商周时代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战国产品精美华丽,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汉代,铁农具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3)制瓷:中国是

6、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成熟是在东汉,先烧出青瓷后烧出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到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著名的有景德镇窑;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画必有意,意必吉祥),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瓷。中国的瓷器从唐代起已输出国外,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国外。(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瓷。)三、商业;1、“市”的形成与发展;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汉代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

7、限制,市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六朝草市形成,且实行行政管理(“草市尉”)。唐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市、坊界限分明,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宋代市首次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明清商业区繁华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1)西汉:长安与洛阳。(2)隋唐: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广陵)、益州。(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3)宋代:开封(汴京)、临安(杭州)。(4)元朝:大都政治文化中

8、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 杭州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6)商帮:明清晋商(经营票号,开始于乾隆年间);徽商。四、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原因: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地位)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保证财政收入。(直接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是由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3)过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

9、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4)实质: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保护小农经济,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持封建生产关系。(5)评价: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全品高考网 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违背了历史潮流。2、海禁政策;(1)含义:指明清两代

10、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联系: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2)原因:1)根本: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2)具体: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3)后果: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

11、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但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一定程度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重点优化】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第一:基本线索:开

12、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第二:名称来源: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第三: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

13、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延伸拓展:建国后。1949年土地改革后,是农民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仍是社会主义

14、公有制。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全品高考网2、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生产力水平看:长期使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2)从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4)从地位和影响看: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

15、的。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5)另外,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3、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1)历史悠久,兴起较早,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2)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3)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技术先进且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地区,广受赞誉。 (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5)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但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6)另外,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4、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1)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