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42720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剂学论文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 【摘要】如今,青霉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学习青霉素的发现过程、作用机理、使用范畴、不良反应以及青霉素在我国的使用情况,进一步了解青霉素注射剂的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关键词】青霉素 注射剂 青霉素注射剂1.青霉素青霉素是B-内酰胺抗生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其钠盐或钾盐均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吸湿性,易溶于水、生理食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微溶于乙醇,且易失效,不溶于脂肪油或液状石蜡,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遇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等也易失效,尤其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1-1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的

2、发现者弗莱明是英国细菌学家。1922年,他发现人的眼泪、唾沫及感冒后的鼻涕里都含有一种能溶解细菌的物质,并为它取名为溶菌酶。1928年夏天,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内的霉菌有点特别,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但远处的细菌却正常生长。分析后发现,该霉菌能杀死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凶猛的革兰氏阳性菌,而革兰氏阴性菌如痢疾杆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等都不受影响。根据长期研究溶菌酶的经验,弗莱明推断这种霉菌一定是产生了一种抗菌物质,而这种抗菌物质有可能成为击败细菌的有效药物。1929年6月,弗莱明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抗菌物质称为青霉素1。1-2青霉素作用机理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

3、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2。其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1-3. 青霉素使用范畴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炭疽。破伤风、气性球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李斯特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

4、-4. 青霉素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激素等治疗措施。(2)毒性反应:少见,但青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3)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病状加剧,称为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4)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萄、革兰阴

5、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2.注射剂2-1.注射剂的概念注射剂俗称针剂,系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注射剂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所组成,注射给药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给药途径,是临床应用中最广泛的剂型之一。2-2.注射剂生产过程注射剂的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和容器的前处理、称量、配置、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3。总的流程由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瓿的前处理、注射液的配置及成品的制备四部分组成,制备过程的环境区域划分为控制区域洁净区。3.青霉素注射剂青霉素注射剂是青霉素众多剂型中常用的剂型之一。下面,我来介绍击中常见的注射用青霉

6、素药物。3-1.氨苄青霉素【作用与用途】氨苄青霉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效力较低,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对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放线菌其效能基本和青霉素相同。对肠球菌及李司忒菌的作用则优于苄青霉素。对耐药葡萄球菌及其它能产生青霉素酶的细菌均无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 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治疗;也用于泌尿道、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成人肌注剂量为每日 24g,分4次给予;静脉给药剂量每日 412g,分 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 16g。小儿肌注剂量为每日按体重 50100mgkg,分4次;静脉给药剂量每日按

7、体重 100200mgkg,分 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 300mgkg。足月产新生儿按体重每次 12.550mg/kg,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推注;出生后前 48小时每 12小时一次;第3日2周每 8小时一次,以后每 6小时一次。早产儿第一周、14周和 4周以上按体重每次 12.550mgkg,分别为每 12小时、8小时和 6小时一次。【药效学】 参阅青霉素。氨苄西林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基本与青霉素相同,但对粪球菌的作用较后者为弱。革兰阴性细菌中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等皆对本品敏感。多数大肠杆菌及某些志贺菌属也对本品敏感,

8、但后者可迅速出现耐药性。氨苄西林对军团菌和胎儿弯曲杆菌有抗菌作用。除脆弱类杆菌外,其余厌氧革兰杆菌多对本品敏感。【药动学】肌内注射 0.5g氨苄西林,0.5l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峰浓度为 12(714)g/ml;6小时的血药浓度为0.5g/ml。静脉注射0.5g后15分钟和4小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7和0.6g/ml。空腹口服 lg,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为 7.6g/ml,6小时的血药浓度为 1.1g/ml。T1/2为 1.5小时。新生儿和早产儿按体重肌内注射10mg/kg和25mg/kg后l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20和60g/ml,T1/2为1.74小时。本品分布容积为0.28L/

9、kg。蛋白结合率为 2025。 1250的本品在肝内代谢。氨苄西林的肾清除率较青霉素略缓,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4。【不良反应】本品可致过敏性休克,皮疹发生率较青霉素为高,有时也发生药热。;注射前必须做皮试。3-2.羧苄青霉素【作用与用途】主要用于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如绿脓杆菌败血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也用于儿童绿脓杆菌脑拮炎、乳突炎及腹腔和女性生殖道感染。【用法用量】尿路感染:48g/d,分34次静注或肌注。系统感染和严重的尿路感染:1日量为200mg/kg,分次静滴。绿脓杆菌系统感染:1日量为400500mg/kg,分次静注或连续滴注。儿童尿路感染:1日量为5020

10、0mg/kg;系统感染1日量为300500mg/kg,用法如上。 本品亦可作胸腔或关节腔内注射,重症可加大剂量(不宜超过每日40g)。 【药效学】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类似氨苄西林但稍弱。肠球菌对本品较不敏感。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对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包括绿脓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部分沙雷杆菌、部分肠杆菌以及部分拟杆菌等。但多数的绿脓杆菌株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只有高浓度时方有可靠抗菌作用。对厌氧菌也有一定作用。【药动学】静注5g,血清药浓度300g/ml,但迅速下降,半衰期约1小时,血清蛋白结合率约50%。进入体内的药物,约90%由尿排泄。 肌注1g,尿药浓度于2小时达峰值

11、,可达几千g/m1,对治疗尿路感染极为有利。本品有一定量透过血脑屏障,在胆汁中的浓度约与血清浓度相等。 【不良反应】(1)与青霉素相似,主要以过敏反应为多见,且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应用前须作本品或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同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2)大剂量静脉给药林致抽搐等神经系统反应,血药浓度过高可发生急性酸中毒,电解质代谢紊乱。偶见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肝肿大伴压痛的轻型无黄疽型肝炎症状,活检显示点状肝细胞坏死。 (3)本品林致血小板功能异常或干扰其他凝血机制而引起紫瘢、出血反应,多见干肾功能减退患者5。3-3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作用与用途】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属注射剂,

12、可用于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作预防感染用(如风湿病患者预防链球菌感染)。本品不能代替青霉素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用法用量】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成混悬液。肌内注射,成人一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一次30万 60万单位,24周1次。【药效学】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6,其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厌氧菌具良好抗菌作用

13、,对脆弱拟杆菌抗菌作用差。【药动学】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后,青霉素徐缓释放并被吸收。成人肌内注射240万单位后,14天的血药浓度为0.12mg/L;青霉素血清蛋白结合率为60%,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青霉素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新生儿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本品经肾小管排泄减少。【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在应用本品与均可能发生,其中以皮疹等过敏反应为多见,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和血清病型反应等少见,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偶见。(2)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二重感染。3-4. 注射用青霉素钠【作用与用途】注射用青霉素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

14、挥强大的杀菌作用,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用法用量】与一般青霉素的用法用量基本一样。成人肌注,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滴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小儿肌注,按体重2.5万单位/千克每12小时给药1次,静滴每日按体重5万20万单位/千克,分24次给药。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千克肌注或静滴,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药效学】注射用青霉素钠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

15、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药动学】肌内注射后,0.5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肌内注射100万单位(600mg)的峰浓度为20000单位/L(12mg/L)。新生儿按体重肌注青霉素2.5万单位kg(15mg/kg),经0.51小时后,平均血药浓度约为22mg/L,12小时后即降至9.619.2mg/L。成人每2小时静脉注射本品200万单位,平均血药浓度约为19.2mg/L。于5分钟内静脉注射500万单位(3g)青霉素,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的平均血药浓度为400mg/L和273mg/L,1小时即降至45mg/L,4小时仅有3.0mg/L。【不良反应】参照青霉素的不良反应。3-5. 注射用青霉素钾【作用与用途】主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亦用于放线菌及钩端螺旋体等感染。临床上主要用于葡萄球菌病、坏死性肠炎、慢性呼吸道、球虫等疾病。【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1kg体重禽 5万单位/次,一日23次,连用 23日。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药效学】青霉素钾属-内酰胺类抗生素7,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