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4162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顺之以及其在四库全书的作品.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第1学期中国古代文学作业一姓名:奚溪学号:109251028班级:汉语言文学091姓名唐顺之生卒年明正德二年(1507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4月25日)。里贯武进字字应德,一字义修。号号荆川谥谥襄文正史史传记载明史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三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廪。稍长,洽贯群籍。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

2、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宫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

3、,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

4、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顺之于学无所不窥。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左、右、文、武、儒、稗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为古文,洸洋纡折有大家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裀褥。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匝月忘寝,多所自得。晚由文华荐,商出处于罗洪先。洪先曰:“向已隶名仕籍,此身非我有,安得侔处士?”顺之遂出,然闻望颇由此损。崇祯中,追谥襄文。 子鹤徵,隆庆五年进士。历官太常卿。亦以博学闻。年谱年表明唐荆川先生年谱八卷 唐鼎元编 民国年铅印本著述情况(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此人几种作品,请列出它们的文献名和类型。其中对作者和他

5、的别集是怎么介绍的?)经部1、易类2、书类3、诗类4、礼类5、春秋类6、孝经类7、五经总义类8、四书类9、乐类10、小学类史部1、正史类2、编年类3、纪事本末类4、别史类5、杂史类6、诏令奏议类7、传记类8、史钞类9、载记类10、时令类11、地理类12、职官类13、政书类14、目录类15、史评类子部1、儒家类2、兵家类3、法家类4、农家类5、医家类6、天文算法类7、术数类8、艺术类9、谱录类10、杂家类11、类书类12、小说家类13、释家类14、道家类集部1、楚辞类2、总集类3、别集类4、诗文评类5、词曲类检索四库全书总目,共著录唐顺之以下数种作品:1、广右战功录一卷,史部八杂史类存目一广右战

6、功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唐顺之撰。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淮扬,天启中追谥襄文,事迹具明史本传。此录述右江参将都督同知沈希仪讨平广西诸蛮事。顺之工於古文,故叙事具有法度,明史希仪本传全采用之。惟录称希仪为临淮人,而史称贵县人,稍有不同。盖希仪世官指挥,史据其卫籍言之,而录则仍书本贯也。其书已载荆川集中,此为袁摘出,录入金声玉振集者也。2、史纂左编一百二十四卷,史部二十传记类存目六史纂左编一百二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唐顺之撰。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书以历代正史所载君臣事迹,纂集成编。别立义例,分君、相、名臣、谋臣、后、公主、戚、储、宗、

7、宦、幸、奸、篡、乱、莽、镇、夷、儒、隐逸、独行、烈妇、方技、释、道凡二十四门。其意欲取千古兴衰治乱之大者,切著其所以然,故其体与他史稍异。然其间详略去取,实有不可解者。如君纪只列汉、唐、宋三朝,偏安者皆不得与,而隗嚣、公孙述、李筠、李重进诸人乃反附入。於列代宦官酷吏叙之极详,固将以垂鉴戒,而唐之杨复恭、来俊臣、周兴等尤为元恶巨憝,乃反见遗。又以房为中兴之相、高骈为平乱之将,褒贬既已失平。以纥石烈为人名,姓氏几於莫辨。其他妄为升降,颠倒乖错之处,不可胜言。殆与李贽之藏书狂诞相等。乃贽书世犹多相诟病,而是编独未有纠其失者,殆震於顺之之名,不敢议欤。3、两汉解疑二卷,史部四十五史评类存目一两汉解疑二

8、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唐顺之撰。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编摘两汉人物,论其行事,设为问难,而以己意解之。大抵好为异论,务与前人相左。如以纪信之代死为不足训,以汉高之斩丁公为悖恩欺世之类。皆乖平允,不足为训也。4、两晋解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史部四十五史评类存目一两晋解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唐顺之撰。持论与所作两汉解疑相类,而乖舛尤多。如贾充一条,称秦桧有息民之功,故得善终。冯道和蔼温柔,故有“长乐老”之荣。悖理殊甚。顺之学问文章,具有根柢,而论史之纰缪如此。盖务欲出奇胜人,而不知适所以自败,前明学者之通病也。5、武编十卷,子部八儒家类存目四武编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唐顺之编。顺之

9、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书皆论用兵指要,分前、後二集。前集六卷,自将士、行阵至器用、火药、军需、杂术凡五十四门。後集徵述古事,自料敌、抚士至坚壁、摧标,凡九十七门。体例略如武经总要。所录前人旧说,自孙、吴、穰苴、李筌、许洞诸兵家言,及唐、宋以来名臣奏议,无不摭集。史称顺之於学无所不窥,凡兵法、弧矢、壬奇禽乙皆能究极原委,故言之俱有本末。其应诏起为淮扬巡抚剿倭也,负其宿望,虚憍恃气,一战而几为寇困。赖胡宗宪料其必败,伏兵豫救得免。殆为宗宪玩诸股掌之上。然其後部署既定,亦颇能转战蹙贼,捍御得宜,著有成效,究非房琯、刘秩迂谬偾辕者可比。是编虽纸上之谈,亦多由阅历而得,固未可概以书生之见目之矣。6、荆

10、川稗编一百二十卷,子部四十五类书类一荆川稗编一百二十卷(内府藏本)明唐顺之编。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编义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荟萃群言,区分类聚。其大旨欲使万事万物毕贯通於一书,故钜细兼陈,门目浩博。始之以六经,终之以六官。六经所不能尽,则条次以九流诸家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六官所不能尽,则赅括以历代之史传,凡为类二十有五。其门人左先为之考校付梓,没而书多残阙,茅一相复加厘正刊行。所引书名、人名原本错互不合者,一相亦为订正。然卷帙既繁,检校难遍,牾舛驳,尚往往而有。如程大昌诗议在所撰考古编中,而乃以为出自新安文献志。正谏本说苑篇名,而标之为论。林泉高致集所载荆浩山水赋、李成山水诀乃其人

11、所自作,而概以为出郭思之手。敖陶孙字器之,而讹作孙器之。陶九成辍耕录天阉之说与鉴戒无关,而滥引入宦者门中。褚渊、王俭虽身事二姓,然不可谓之佞臣,乃列其传论於亻幸门。此类不知为原本之讹,为茅一相之窜乱。玉瑕珠类,颇累全书。特以其网罗本富,涉猎攸资,当语录盛行之时,尚不失为徵实之学,录备多识之一助,固亦无不可焉。7、荆川集十二卷,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荆川集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唐顺之撰。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顺之学问渊博,留心经济。自天文、地理、乐律、兵法以至勾股、壬奇之术,无不精研,深欲以功名见於世。迨晚年再出,当御倭之任,不能大有所树立,其究也仍以文章传。然考索既深,议论具有根柢,终

12、非井田、封建之游谈。其文章法度,具见文编一书。所录上自秦汉以来,而大抵从唐宋门庭沿溯以入。故於秦汉之文,不似李梦阳之割剥字句,描摹面貌;於唐宋之文,亦不似茅坤之比拟间架,掉弄机锋。在有明中叶,屹然为一大宗。至其末年遁而讲学,文格稍变。集中如与王慎中书云:“近来将四十年前伎俩,头头放扌舍;四十年前见解,种种抹杀,始得见些影子”云云。则薰蒸语录,与之俱化,分别观之可矣。其集为无锡安如石所编,王慎中为之序。盖二人早年论文不合,及其老也,客气渐尽,乃互相倾挹云。8、文编六十四卷, 集部四十二总集类四文编六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唐顺之编。顺之有左编,已著录。是集取由周迄宋之文,分体排纂,陈元素序,称

13、以真德秀文章正宗为稿本。然德秀书主於论理,而此书主於论文,宗旨迥异,元素说似未确也。其中如以庄、韩、孙子诸篇入之论中,为强立名目。又不录史记、汉书列传,而独取后汉书黄宪传冠诸传之上,进退亦多失据,盖汇收太广,义例太多,踳驳往往不免。然顺之深於古文,能心知其得失,凡所别择,具有精意。观其自序云,不能无文,即不能无法。是编者文之工匠,而法之至也。其平日又尝谓汉以前之文,未尝无法,而未尝有法,法寓於无法之中,故其为法也密而不可窥。唐与宋之文不能无法,而能毫厘不失乎法,以有法为法,故其为法也严而不可犯。其言皆妙解文理,故是编所录虽皆习诵之文,而标举脉络,批道窾会,使后人得以窥见开阖顺逆,经纬错综之妙。

14、而神明变化,以蕲至於古。学秦、汉者,当於唐、宋求门径;学唐、宋者,固当以此编为门径矣。自正、嘉之后,北地、信阳声价,奔走一世;“太仓”、“历下”,流派弥长,而日久论定,言古文者终以顺之及归有光、王慎中三家为归。岂非以学七子者,画虎不成反类狗;学三家者,刻鹄不成尚类鹜耶?阎若璩潜邱劄记有与戴唐器书,述宋实颖之言曰:荆川才大如海,评书有详有略,惟文编出陈元素者非其原本。又称两本舍下俱有,他日呈寄自知之云云。今世所行惟此一本,其为原本、陈本,不复可考。要其大旨,固皆出於顺之也。9、右编四十卷, 史部十二诏令奏议类存目右编四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唐顺之编。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编所录皆历代名臣论事之文,凡分二十一门、九十子目。古来崇论宏议,切於事情,可资法戒者,菁华略备。其曰右编者,取右史记言之义也。然其稿未定而顺之没。后万历中焦竑得其残本,南京国子监祭酒刘曰宁、司业朱国桢仿左编义例,为定其部分,且补其遗轶,付之梓。然其中所补之文,如司马师上高贵乡公劝学书、李斯谏秦王逐客书及唐武后时诸臣所上书,多以词藻见收,恐非顺之本意。又如论晋铸刑鼎一书,自是左氏之文,而题曰仲尼,尤为无识。盖明自万历以后,国运既颓,士风亦佻,凡所著述,率窃据前人旧帙,而以私智变乱之。曰宁等之补此书,亦其一也。10、南北奉使集二卷, 集部三十别集类存目四南北奉使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