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40980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 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

2、设计思路: 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

3、,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三、教学目标 1、 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探究原因。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六、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学生活动设计

4、意图组织教学感受降水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大屏幕。视频欣赏让学生在课前感受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这是什么天气?教师提问(生答)气温和降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出示课题)学生回答问题,感受昨天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把重点引到新课上来.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 阅读本节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目标进入学习教学过程理解降水: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58页,理清下面内容(出示填空题):我看大多数同学都自学完了,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降水?(指名回答)学生答完,紧接着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5、什么?(后面一条龙回答)请听判断题:降水就是指降雨。降雨分哪些级别?展示各种大小雨的符号(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呢?降水量的测量3、展示雨量器(屏幕展示)引导学生明确雨量器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老师介绍:通常气象部门在每天的8时和20时各测一次降水里,把两次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这一天的降水量。那么请问:我想计算一个月的降水量该怎么做?一年的呢?降水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幅图片(屏幕出示)以及你的生活经验,前后桌互相探讨一下降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时间(自学课文)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生答:降雨。生判断,

6、并说明理由。生答: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学生辨认各种雨的符号观看大屏幕,了解降水的测量仪器、方法等基本知识。回答一个月的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降水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一言堂,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学教材,练习自主学习的技能。温故而知新,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会积极性更高。学生对科学仪器的认识,更感兴趣加深对降水的理解,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教学过程降水量的变化(承接)刚才我们说通过测量能得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展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回答下面问题。问题:1、该地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2、 最小月降

7、水量是多少毫米?3、该地哪个季节降水较多?4、哪个季节降水较少?(承接)同学想想,有没有更形象的资料来展示一地年降水的变化情况呢?我们下面就学习一下降水量柱状图的相关知识。学习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请大家看课本59页,有关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我找一个同学跟我合作,你读做法,我绘图。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动态图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提示:画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课本中已经画出前3个月的,我们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大家只画出4-6月的图就可以。对学生所画出的图进行评价,好的全班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承接)降水量柱状图能够形象直观的显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不仅要会画,还要会判读,

8、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老师讲解判读方法:1.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吗?(看柱形的长短)2.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通常情况下,月降水量高于100mm就是降水多,低于10mm的情况就是降水少)3.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我们已经学会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了,下面我们通过几幅图来检验一下。(出示探究学习:找规律)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合作,找一找A、B、C、D四个地区降水变化的特点。刚才大家判读得很准确,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出示伦敦降水量柱状图图)讲解:伦敦每月的降水量都高于10mm,但是都低于100mm。这样的降水类型我们叫它全年湿润型。(承接)一个地方降水

9、有季节的变化,刚才通过对五个地区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我们发现各地的降水也不同。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回答问题。自由发言学生回答。边听边看,学习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评价展示。 听老师讲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结合老师讲的方法提炼有用信息。小组合作,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四地的季节变化特征。A:全年多雨B:全年少雨C:夏季多雨D:冬季多雨伦敦:全年湿润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资料目的性更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动手绘制加深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理解。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那世界的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探究降水的分布展示等降

10、水量线,通过几个具体的点辨认等降水量线。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等高线,你能试着定义一下等降水量线吗?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等降水量线图。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展示主要纬线。(承接)我们以主要纬线为载体来探究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展示图、问题:1、赤道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量有什么差别?3、在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展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通过刚才对于世界降水分布图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规律(出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导致世界降水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展示“雨极”和“干极”。学生根

11、据已学的等高线、等温线定义等降水量线。学生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视频动画,体会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导致世界降水分布不均的相关原因。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世界雨极、干极。相信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主要知识框架,学生汇总所学知识。总结本节课收获。课堂检测1、从大气中降落的_、 _、 _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2、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_、 _、 _、 _等不同等级。并在等级下配上对应的符号。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_,用的单位是

12、_。4、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_的。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_图来表示。5、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_,有的地方降水_。通常用_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6、世界年降水量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C先增多,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地迎风坡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C 山地背风坡降水多D 两极地区降水多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形式、测量降水的分布三少 干极三多 雨极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1、 利用多

13、媒体教学,将问题简单化,直观化。2、 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起引导作用。3、 教学设计符合大纲标准的要求,基本做到了精讲多练。4、 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浓厚,在课堂上积极展示,并且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回想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留有很多的遗憾:1、在各环节的过渡及衔接方面引导不到位,例如大雨、中雨、小雨的测量引入降水量资料的展示和学习方面组织语言欠缺连贯性。2、本节课中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学中,受课堂时间限制,引领太快,有对学生的评价,但太敷衍了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诊断和激励作用。如果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全体学生就能发现绘制过程中的缺点,从而更好的进行认识降水量柱状图。3、在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时,如果能跟进解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4、课堂语速稍快,但上完整节课自己发现课堂跟进不太紧凑,这也是我在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