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401799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两种。长期接触强烈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噪声性疾病。(一) 听觉系统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后,听觉器官首先受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恢复。听力下降又称听力损失。生理性听力损失有两种:(1)短时间接触强噪声,主观感觉耳鸣、听力下降,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这种现象称听觉适应。(

2、2)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称听觉疲劳。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又称暂时性听阈位移,属功能性改变。如不采取措施,听觉疲劳继续发展,可导致病理性永久听力损失,称永久性听阈位移,即所谓噪声性听力损伤或噪声性耳聋。TTS的出现和发展与声级大小和接触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TTS在各不同频率上的表现特征又与噪声的频谱特点有关。由TTS发展到PTS的本质和过程尚不完全清楚,也即单用TTS尚难推断将来PTS的发展。但公认的结论是不产生TTS的声级也不会引起PTS。(二) 神经系统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

3、皮质和植物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诉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调查发现,接触高噪声的工作人员表现易疲倦易激怒(躁性神经衰弱)。检查大脑皮质功能出现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脑电图节律减弱或消失,节律增强或增加。视觉运动反应时延长,闪烁融合频率值降低,视力清晰及稳定性下降。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血压不稳,血管张力有改变。(三) 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趋向增高),有研究报道心电图ST段及T波异常改变率增高,呈缺血型变化的趋势。(四) 消化

4、系统 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五) 其他 如内分泌、血液、免疫等方面的改变也有不少研究和报道,结论尚待深入研究。噪声性听力损伤及耳聋【发病机理】噪声主要损伤2000Hz以上的高频率听力,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外耳道对20006000Hz的声音有共鸣作用;中耳对高频声更易于传导,内耳耳蜗基底部有一狭窄区易受淋巴液振动波的冲击,该处基底膜受振后运动时振幅最大,故螺旋器病变部位多在底回,距前庭窗10左右处。噪声性听力损伤内耳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螺旋器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萎缩或消失,严重者可见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脱。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增生

5、。实验表明噪声可引起内耳氧张力降低,酶活性下降,影响了毛细胞的呼吸和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坏死。【临床表现】在噪声性听觉疲劳的基础上,如果继续接触强噪声,则会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不能完全恢复,内耳感音器官出现器质性退行病变。根据受损部位、听力损失特点和主观感觉,可分为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初期多在体检时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处出现一“V”型下陷,工人无明显自学症状,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增加,听力下降进一步发展,阈移增大增宽,工人除有耳鸣感觉外,对高频声略感困难,但对日常交谈影响。当累及500、1000、2000Hz等语言听力范围的重要频率,使听力下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日常交谈的能力也受

6、到影响,出现语言聋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耳聋也更明显。早期高频听力下降是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特征,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处出现“V”型或“U”型下陷;晚期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倾斜形下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及耳聋多为慢性过程,一般多为两耳对称性。听力受损的速度一般在接触头10年发展较快,以后逐渐缓慢。除听觉系统障碍症状尚伴有其它系统的症状。急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又称暴震性耳聋,多因爆破火器发射或其他突然发生的巨响而致的耳聋。受损的原因除有强大的噪声(超过140dB),尚有冲击波的作用。出现剧烈的耳鸣头痛听力丧失,常因前庭受刺激而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发现高频段(2000Hz以上)听力下

7、降,下降程度根据病情而不同。鼓膜破裂,听骨链脱位或骨折,鼓室和内耳出血,严重时螺旋器细胞移位。巨大声响过后也可能引起功能性耳聋(癔病性耳聋),这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听觉中枢功能抑制,导致暂时性耳聋。【诊断】根据下列条件可进行噪声性损伤及耳聋的诊断:(1)有明确的接触噪声的职业史;(2)排除其他致聋原因,如传染病中耳炎、外伤、致聋性药物、老年聋等;(3)听力检查永久性听阈位移超过正常范围。高频纯音测听,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为听力损伤,列为观察对象(听力保护对象);在高频听力下降基础上,语言频段500、1000、2000Hz听力下降三者之和均值25dB为耳聋界限。

8、国内建议噪声性耳聋分级标准:听力下降2540dB为轻度耳聋;4155dB为中度;5670dB为重度;7190dB为严重度;90dB为全聋。【处理原则】对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及耳聋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的应加强预防及采取听力保护措施。对急性暴震性耳聋应及时给以促进内耳血液循环和改善营养及代谢的药物,对鼓膜及中、内耳的外伤应注意防止感染及采取其他对症治疗和处理。声波的物理性质: 声波可通过介质传播,在常温(20)和气压760Hg的条件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34m/s。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出现反射或绕射的现象。单位时间(s)内物体的振动的次数称频率,单位为Hz(赫兹)。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小于或大于此范围的称次声波或超声波。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周期,单位为秒。声波为秒。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称波长,单位为米。声速(C)、周期(T)、波长()以及频率(f)之间的关系如下式:=CT=,其中波长与频率成反比,波长与周期成正比。介质中振动波的最大位移,即声波摆动的最大幅度称振幅,单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