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40105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区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区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区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区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规划说明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规划说明书 社区建设规划说明书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村镇规划标准建设方提供的设计要求和现状地形图及其电子文件国家及省市有关规范标准设计原则尊重村民意愿,遵循村镇建设规律。强调村民参与原则,对规划每一步成果要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保护生态,协调发展。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以民为本,整体推进。以人为本,重点改善生产生

2、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规划目标高效能的技术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努力创造绿色家园,达到住户都能亲近自然的标准。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

3、感的居住社区。规划布局结构社区总体用地布局社区总体用地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河飘带,中心带动,两区共建”。一河飘带:一条河道从社区西侧通过,给社区带来了丰富的河道景观。中心带动:是指社区内部的结构中心。通过结构中心带动整个社区的基础服务能力的发展并促进整个社区的环境优化进程。两区共建:以贯穿社区中部的规划道路将社区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以两次独栋独院组成居住组团,北片区则以单元式住宅组成居住组团,各片区通过道路网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团。采用这种布局结构的优点结构清晰,组团明确。社区规划中的住宅组团,围绕社区主要轴线进行布置,组团之间以绿化和道路分隔,并根据用地空间在各组团内规划组团小绿

4、地。社区中心由中心绿地和活动中心共同组成,商业设施集中布置。环状的社区道路串联各个组团,交通联系便捷,人车局部分流,互不干扰。社区设计利用中心绿地,休闲景观道及绿化通道形成步行系统,联系整个社区;社区车行道则由社区主路及支路构成,使得社区内人流、车流各成系统,互不干扰影响。绿地等级明确,环境优美,景观丰富。根据各组团规模,在组团中心结合环境设计了活动中心和休闲设施,建筑小品,是社区居民交往、游憩、活动、观景的理想场所,方便居民就近使用。空间形态统一和谐,层次丰富,组团布局丰富、协调。社区空间布局突出疏密有间、错落有致的整体效果。规划以中心绿地作为社区的公共开放空间,利用景观轴线、主要出入口、节

5、点广场、组团邻里绿地组织次一级空间,南北、东西向主景观轴互相贯穿,相互渗透,并通过河道丰富景观环境。道路交通系统与停车设施规划出入口的设置根据规划条件,在社区西侧的禹莒路设置主要出入口,两个片区则通过中部的规划路设置各自的出入口。道路系统为适应住宅取得良好朝向面,较经济的利用土地,既有助于居住社区内外连接的通达性和避免外来车辆的穿越,降低车行速度以及增加道路沿线的景观变换等多重考虑,采取环形道路为主的道路系统。在解决交通安全、顺畅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广场设置步行带,在步行带与绿带交汇处规划活动场地,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步行休闲娱乐的需求。规划区内道路共分为社区主路、组团路、宅前路和人行步道,在合理

6、的位置设置停车设施。社区主路:解决社区对外联系和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将社区主入口设在西侧禹莒路上,根据需要使用。社区主路宽13米,其中车行道路面宽9米。两侧各设2米宽人行道。组团路: 组团道路采用环状、支状相结合,支状道路联系各院落。道路面宽6-7米。宅间路: 住宅庭院内部,连接各住宅单元,路面宽4米。人行步道: 结合组团布局、设置组团级带状公园,步行系统结合绿带设置,使人行其中,既方便安全,又舒适惬意。控制宽度大于1.5米,采用绿化与步道(2-3米)、场地相结合的方式。 停车: 宅间绿地部分可用作停车用地,同时利用住宅底层安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 交通组织方式社区的交通组织方式以人车合行的方

7、式为主。由于社区是低密度住宅区,交通量小,完全人车分流的意义不大。行人能通过走车道旁边的小径游赏,不受车辆干扰,增加游览舒适性,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绿地景观规划社区绿地系统结合步行系统和公共开放空间一起设计,在景观环境特色营造的同时,给居民提供更好的日常休闲交往娱乐的场所。绿化相对集中,形成中心景观带,塑造以人为本、其乐融融的社区生活环境。绿地规划社区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强调社区中心绿化步行带及各组团绿地的相互渗透,体现利益均等、环境共享的规划设计思想。采取适度的建筑容积率,不盲目追求“多建房”,争取较多的绿色开放空间,以提高社区的自然度和环境质量。充分利用水面进行设计,增加亲水平台,使居民生活环

8、境更有趣味性,突出了水的环境情趣。社区的公共绿地、道路及河道沿线绿地、宅间绿地等构成点、带、面的绿地系统,以增加住户“开门、开窗见绿”和“近绿”的环境效应。社区绿化配植注重空间层次、高低结合。花、草、灌木、乔木相结合,规划中心绿化步行带以草皮为底衬,其上种植花灌木相结合的五彩园艺绿化,加强大树冠乔木的种植,形成绿树成荫,流丹溢彩的丰富、宜人的社区中心绿化景观带,使社区拥有一个舒适高雅的花园式环境。景观规划规划在南北两片区的中心位置,结合绿化、水体各设置一条景观步行带,以形成连续的景观界面,绿带采用规则与自由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通过大片园艺绿化、铺地、水系、小品等元素形成丰富的绿化景观,并使社区

9、中每一幢住宅都尽可能的靠近公共绿化,结合中心活动广场和组团绿地,布置儿童游戏场地,门球场等健身娱乐设施。同时规划加强社区沿道路的绿化,使之与社区绿化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的绿化整体。空间组织规划将社区各住宅环绕中心绿地布置,形成序列完整、层次丰富的社区空间环境,体现开放与封闭、私密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的景观特色。景观设计充分考虑景观构成的各种因素,考虑建筑间的相互关系,将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有机结合,相映生辉;在社区主入口设置装饰绿地、入口标识;社区住宅设置则力求前后错落,具有整体感和韵律感。结合滨水地块的用地性质,将滨水界面分开为开敞景观界面,封闭景观界面等多种界面,形成意蕴悠远、极具自然气息的

10、界面形象。软、硬质场地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优良的活动场所。自然性的软质场地是构成社区环境的主体要素,而人的活动主要在硬质的场地上进行。组团中心绿地结合大小不一的硬质广场,以几何构图引入自然的地面,塑造富有现代感的宜人空间。环境小品社区内小品设计力求少而精,使其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于一体,突出地域特点、文化内涵,并与环境有机结合。 住宅建筑设计为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单元式居住组团的单体设计为一梯两户;住宅底层层高2.4m,设计为车库和储藏室,一方面解决车辆的停放和增加住宅的储藏面积,另一方面提高了住宅的防潮质量。独栋独院居住组团根据地形高差,布局错落有致,底层设有车库,独院设计,以适应不同消

11、费群体的需要。住宅单体设计适应现代生活,强调客厅为活动空间,尽量做到明厅、明卧、明厨和明厕;住宅主卧室及客厅均朝南;各户型对住宅门厅及储藏空间做了充分考虑,基本实现公私分离、寝食分离、居寝分离和洁污分离;套内设计以起居为中心,室内布置紧凑,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室的门洞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厨卫设计紧凑以使管道设计更加集中,节约管线长度,做到三表出户。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从节能、节材、降耗的要求出发,积极推行运用住宅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如外墙材料选用混凝土空心小砌块或非粘土烧结砖(包括粉煤灰烧结砖),尽量避免使用实心砖。非承重墙材料选用耐碱玻纤低潮碱水泥隔墙板。建筑外墙

12、涂料建议采用丙烯酸系列(有机硅改性)涂料或丙烯酸系列溶剂型耐候自洁性外墙涂料。建筑门窗采用塑钢门窗。建筑单体的立面设计重点突出现代住宅的个性:卧室宽敞的凸窗,阳台上简洁的推拉门,轻盈的阳台,配合精致的铸铁栏杆和老虎窗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建筑的色彩协调,基座采用仿石面砖或涂料,墙身以温和色系为主,有多种色彩配合,配以浅绿色玻璃及洁净的窗套,使得建筑与环境相互映衬,建筑细部更耐人寻味;建筑的屋顶以坡屋顶为主,局部少量平屋顶,营造丰富的天际线。建筑色彩和塑造上的丰富变化可以增加各组团的可识别性,使居民更具有“回家”的感受。市政工程规划给水工程:充分考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工业企业农业用水、消防

13、用水和未见用水量来确定社区用水量。保证水源不受污染,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排水工程:在河道下游设污水处理厂,分流处理污水。污水的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村庄工业企业或养殖等废水除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外预处理率要达到100%。供电工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预测,以现状用电水平为基础。农村社区架空电力线路应根据农村地形、地貌特点和电网规划沿道路、河渠、绿化带建设。通信工程:设置邮政代办点和信筒,考虑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电信网应考虑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ADSL的逐步过度和信息网的统筹规划。燃气工程:选用沼气或农作物秸秆制气,根据原料品种与产气量,确定供应范围,并做好沼气水、沼渣的综

14、合利用。环境卫生工程:逐步实现生活垃圾清运容器化、密闭化和处理无害化的环境卫生目标。社区设置垃圾收集箱,服务半径70米,并在公共活动部分设置公共厕所。消防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布置消防设施的位置和用地,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布置防灾基础设施。以社区主要道路为消防通道,并沿主要道路两侧设置室外消防栓,充分结合社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学校操场作为避难疏散场地。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及建议规划成果的政策和法律保障本规划经上级政府划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成为伦镇社区建设的法规。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执行并生效。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监督规划建设和管理,并对本规划成果具有解释权。凡在社区规划范围内从事各种经济与建设活动,遵守本规划,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本规划,如违反本规划,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以违法论处。在规划期内,本规划若有局部变动,须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后方可执行;若有重大变动,须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同意后,由具备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修改,上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