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399424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命教育:不能缺失的人生一课从校园凶杀案看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2008年2月27日,广东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惨案。该校一辍学男生在学校晚自修期间,手持一把长刀在教室里行凶,当场砍死两人,砍伤人。随后,凶手刺伤自己腹部后从六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对这些如花生命的逝去,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他如此漠视生命。 生命为何如此脆弱近年来,一些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欠缺经验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由此产生的青少年自残,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据统计,青

2、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数已占犯罪总数的30%。同时,卫生部门2003年“预防自杀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此外还有200万自杀未遂。在中小学生中,曾有13.3%的人认真考虑或计划过自杀,4.9%的人尝试过自杀,自述“特别想自杀”的占17.4%。为什么一些学生面对挫折时,往往采取令成人难以想象的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呢?为什么一些青少年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为什么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把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或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笔者认为这与我们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生命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近

3、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围着升学这个指挥棒转,升学率被看作是教育的全部,也是多年来社会、家长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同时,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受一些不良媒体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学生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越来越淡薄;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的压力,一些价值观的扭曲,家长望子成龙的奢望,导致一些青少年内心痛苦,他们感到缺乏理解,生活压力太大;分数的压迫,考试的威逼,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造成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青少年采取了残害他人或自杀的方式。 以生命的名言呼唤生命教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一、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4、和理解首先提高全校师生对生命的重视和理解所谓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简言之,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因此,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包括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更重要的是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这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为此,我们推行生命教育,首先转变教育价值观,改变“重智轻德”,反生命的社会现象,使教育能够真正地以生命的发展为本直,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都关注生命,通过教育引导人认识生命的意义、

5、发现生命的价值,体验生命的多彩。其次,加强师资培训、激励教师开展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生命意识的强弱以及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生命意识表现出来的示范效应和对生命意识相关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传授和引导。教师自身对生命理解,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教育方法等直接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效果。因而,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配套激励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措施,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二、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很多学校已陆续开展生命教育,但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笔者认为,加强生命教育

6、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一)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特别关注那些易冲动、易产生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少数“问题孩子”及受欺侮者。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受拒斥现象,要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让受欺侮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生命贯穿了人的一生,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应当让学生始终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及其意义,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把“生命与安全”“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健康”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7、1、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生命教育首先应是安全教育,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的基本人权,没有生命的安全就没有人的发展,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我们应要求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定期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及逃生的本领,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2、生命与健康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耐挫力和容忍度,乐观面对命运的挑战,活出人生的精彩,笔者认为在加强体育与健康、卫生与健康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系统的向学生传授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发生、

8、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解决学生中一般的心理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学期还对应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排队,确定特殊学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进行跟踪教育,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帮助,确保其心理稳定、缓和,顺利完成学业。3、提升生命与价值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重要的是活出价值,体悟人生的意义,这是热爱生命的升华。我们可以把理想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动力,让学生懂得正确的理想,并能激发其为追求理想作出努力,从而进一步确定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欣赏生命、珍视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同时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

9、识、自省、自励、自律”,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让每一次的成功与进步成为生命成长中的活力,从而获得真正的自我发展。(三)具体方法的针对性1、通过学科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单纯是健康教育,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学校首先要使各位教师明确“生命教育” 的意义,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可以将生命教育同一些边缘科学(心理课、政治课、品德课、生物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事例向学生讲述生命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他人生命和其它物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10、态度,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发展。2、通过专题教育实施生命教育充分发挥专题教育、国旗下讲话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3、通过课外活动实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它在现实的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

11、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三、启动立体化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社会积极互动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密切配合,实现立体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家庭、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为形成教育合力,我校通过举办“家长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学校”的方式来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又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家

12、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命,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通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印度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邓庆平表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当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辉煌。因此,生命教育应当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全面渗透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