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39659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问题的提出:(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极为重要,正像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的那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需要从小打好基础,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的重担就落在我们教师肩上。(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

2、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传递间接经验的任务要求。如何将已有知识经验的传递与学生自身的独立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会成为冲击当今教育的一股新浪潮。因为创新不是知识的简单迭加,也不是像联想主义心理学家所讲的是观念间的联合,它是以知识为原料产生的比较深层次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摆脱了简单的识记和回忆,是个人能动探究的结果。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创新教育并不见得一定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但是却肯定需要能够给儿童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和支持儿童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首先应该转

3、变的是原有的有上下之分、尊卑之别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合作的交往。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的需要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发扬教学民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跟学生平等对话。(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优良的阅读素质之一,是能够对阅读材料所包含的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品质,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应该是读者的再创造过

4、程。所谓“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表明,阅读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主动的探索。二、国内相关研究:1. 方利民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一文中提出了把自主意识、因材施教、整体意识、竞争意识、入阅读教学之中的观点2.甘其勋在阅读创造力的摇篮一文中提出 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创造原理来指导阅读实践,也要遵循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认识作者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通过领会观点,激发创造精神。 通过借鉴思路,发展创造能力。 通过质疑问难,鼓励创造思维。通过广采博取,学习创造技法。3. 翟京华在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一文中提出教师要巧用教材,启迪创造智慧;巧于施教,

5、培养创造能力,要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就要创造性地教;教给方法,启发创造;要巧留作业,培养创造意识;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4.赵景瑞在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一文中提出创造思维和常规思维不同,它包括侧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假设思维、纵向思维和批判思维。三、概念的界定: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和心,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构想。 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对原有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设想、新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通常表现为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发表与重

6、不同的见解,激励创新意识,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信息组合,因而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里的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多项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作多角度思考,进行丰富的想象,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四、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出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提出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要考虑如何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争论。在尝试中学生不免会产生争议,这是极可贵的教学机遇,教师要主动寻找,利用这些来自学生的有价值的争议,作

7、为教学手段来充分展开过程,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二)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造的重要条件。(三)台湾学者张玉成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能力之一,创造性思维,是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是用新方式处理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五、研究内容:1.题目的解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我们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创造因素,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巧用教材,巧于施教。2.研究内容;(1)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策略的研究(2)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策略的研究(3)引发学生争辩

8、,激发出有创造性见解策略的研究(4)启发多角度思考,升华创新层次,培养有创意的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六、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七、研究对象:西城实验学校小学部中年级学生八、研究方案:(一)、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的对话者之一。一般来说,教是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它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努力创设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教学环境,营造师生平等、和谐、民主的创造型课堂氛围。只有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能力才能把他们当作真正的主人。从而鼓励学生畅

9、所欲言、各抒己见,激发出有创造性的见解。此外,阅读教学在一个集体中实施,与完全个人化的阅读毕竟不同,这里还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当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1.创设和谐生动的问题情境要使学生养成爱创新的良好习惯,教师就要挖掘教材中适于儿童年龄特点的、富有童趣的发散点,使学生对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例如,秋天是多彩的画卷一课中提到了千姿百态的菊花,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千姿百态”这个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10、:想一想国庆节公园里、天安门广场上、街道两旁摆放的菊花都有哪些姿态?这个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像有的花瓣向四面伸展,像节日广场上喷泉喷出的水花;有的花瓣紧紧抱在一起,像一个个大大的绣球;还有的花瓣向下垂着,像小姑娘穿的裙子同学们互相启发,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千姿百态”这个词的意思,而且发展了语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有创造性见解。例如,教学放风筝一课前,我组织学

11、生到广场上放风筝,并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颜色、形状、动态,为深入理解课文、进行仿写奠定了基础。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白求恩加深学生对当时环境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感情的升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活动十分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由此可见,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启迪创造智慧,注意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尝试,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善于在“平中出奇、常中出新、静中求变、隐中求明”,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动脑筋,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二)、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了创新的兴趣

12、还远远不够,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想创新,但苦于没有方法,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在企望创新的基础上学会创新。1利用课文迁移点,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从读学说、从读学写的过程既是学以致用的过程,又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学会创新的过程。但是读与说、写之间还有着很大的距离,会读不一定能说、会说不一定能写。要使学生敢于说、敢于写,敢于创造,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善于抓住文中的迁移点,借助文中已有的内容,使学生练说、练写的时候有法可依,降低说话写话、创新的难度,使学生敢于创新。

13、而且提高了对文中语言文字再加工、再创造的能力。例如,水果丰收一课中,作者抓住水果的形状(弯弯的香蕉)、颜色(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味道和口感(酸甜的红果、沙瓤的西瓜)把水果丰收的景象写得具体生动。我利用这课书帮助学生进行词语归类积累和运用,为学生从读学写打下基础。首先我先进行词语归类积累,让学生照样子说出AAB、ABB型的形状词或颜色词,还可以说一些表示味道、口感的词语。这对于学生来讲并不困难,“长长的、扁扁的、圆圆的、绿油油、白花花、红彤彤、酸酸的、甜甜的、滑溜溜的”等词语应运而生。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你能不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你爱吃的水果?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把这些词语运用

14、自如。“红彤彤的草莓、圆溜溜的葡萄、又酸又甜的橘子说的同学眉飞色舞,听的学生垂涎欲滴,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高,创造思维也得到了锻炼。2利用课文重难点,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敢于创新只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开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引发联想、学会创新。新课标中阅读目标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提出了“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其中有一个新提法,就是“推想”。所谓推想,就是一种猜测判断,这种猜测判断是建立在学生初步感受理解基础上的。这种推想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文中的很多重点语句语言精炼、概括性极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

15、体会到作者行文时语言的精当,而且要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认真品味这些重点语句的同时,揣摩语句中蕴含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从已知推测未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例如,王冕学画一课中,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真的似的”。这句话不仅表现出王冕经过勤学苦练绘画水平突飞猛进,还赞扬王冕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就像真的似的”的含义,我抓住第二自然段重点内容进行研读。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荷花在雨后更鲜艳了,清水滴滴、水珠滚动的景物描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那种自然清新的美,为下文做铺垫

16、。在学习结尾这句时,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他画的荷花就像真的似的会是什么样?学生又找到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部分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熟读成诵,课后要求背诵第二自然段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与此同时,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王冕绘画水平的高超和他勤奋刻苦的精神,从已知推测未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3利用课文评价点,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教师要借助教材中可以令学生各抒己见的评价点,引导学生说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生生互动的积极氛围中,鼓励学生说出具有个性化的独到见解。学生在角色的互换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曹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思想教育得以自然而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