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味觉 画嗅觉.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39019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味觉 画嗅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画味觉 画嗅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画味觉 画嗅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画味觉 画嗅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画味觉 画嗅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画味觉 画嗅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味觉 画嗅觉.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味觉 画嗅觉教学案例发布日期:2011-10-17浏览次数:238作者:美术组 吴丹字号:大中小主题与背景: 本课授课内容为小学美术(下册)苏教版第二册第12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彩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及综合的评价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谜语引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以“情境导入探索表现欣赏作品学生创作展示评价拓展延伸”为序。教材分析: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本课与画触觉、画声音等内容构成一个新的抽象理念和情感课题,强调儿童对生活

2、的领悟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不但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如何“画感觉”,而且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不同的点、线、面、色彩能唤起我们不同的感觉。味觉和嗅觉是看不见的,它们是心中的图像,所以学生在画味觉和嗅觉时,会觉得不知如何去画。这时,及时地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色来表现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为画感觉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有什么:学生知道味觉有酸甜苦辣咸,嗅觉有香臭。学生缺什么:学生不知道点、线、面、色可以用来画味觉和嗅觉。教学目标:1知识目

3、标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和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2能力目标能用绘画工具以不同的色、点、线、面表达不同的味觉、嗅觉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情感目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心情;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的情感,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来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2教学难点味觉、嗅觉如何用色、点、线、面表达,要有独到之处。教学过程:一谜语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师:吴老师听说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所以今天带来了两个谜语,

4、想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酸甜苦辣它能分,美味佳肴它先尝。说话唱歌它有用,小小一叶口中藏。(舌头)-贴出舌头。尖尖一座山,两个防空洞,管呼吸,闻香臭,保证安全把气通。(鼻子)-贴出鼻子。师:鼻子和舌头对我们来说,缺一不可,那我们的舌头和鼻子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舌头能尝出酸,甜苦辣咸鲜等等各种各样的味道;鼻子能闻出香臭等等各种各样的气味。)师:(总结)我们的舌头很神奇,能够尝出:酸甜苦辣咸鲜等等各种各样的味道。这就是我们的味觉。出示“味觉”课题。我们的鼻子也很厉害,能够闻出:香臭酸甜,呛等等各种各样的气味。这就是我们的嗅觉。出示“嗅觉”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和吴老师一起,用画笔把这些味觉和嗅

5、觉留住,一起来“画味觉 画嗅觉”。出示课题画味觉 画嗅觉。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采用谜语激趣,从猜舌头和鼻子引申到我们的味觉和嗅觉,让学生明白何为味觉,何为嗅觉。二新授部分1.闻一闻,尝一尝,找颜色。(游戏环节,加深学生对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师:首先,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吴老师这有杯饮料,想请位同学上来闻一闻,尝一尝。不过有一个要求,你闻出或尝出的味道,不能说,用你的表情告诉大家,让我们来猜一猜。(先闻一闻,再喝柠檬汁,大胆夸张的表演一下)(酸的)师:生活中,除了柠檬是酸的,还有什么食物是酸的呢?(葡萄,醋,山楂,番茄等等)师:看,这些食物光是看看,就让我们的嘴巴直打哆嗦。你觉得用哪些颜色能够表

6、现这些酸的感觉呢?请两位同学上来找颜色。(两位学生上来找颜色,其余学生在座位上选颜色。)老师发现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原来酸的感觉可以让我们想到这些颜色。设计意图: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体会这位同学的感觉,酸的感觉。对于每位同学的评价都要积极,因为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感觉找出颜色就很成功了。师:接下来,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三杯很特别的“饮料”,(分别是苹果汁,咖啡和辣椒水)要求不能说话,选择合适的颜色,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把感觉到的味道画出来。设计意图:没有欣赏和示范,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去画,直接让学生想象、感知色彩与味道的关系,尝试用点、线、面、色彩大胆表现。此环节对于

7、一年级的孩子是个全新的挑战,部分学生开始作业会有难度,但是当有部分学生开始动手的时候,其他学生则会不甘落后,参照别人开始绘画。学生经过这一小小的尝试,初步了解不同的点、线、面、色是可以表现不同的味道的。同时教师不作示范直接让学生画,可以让学生不受到拘束,敢于大胆作画;而对作业时间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让孩子抓紧完成作业,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师(总结):刚才我们体验了酸甜苦,辣,知道味觉和嗅觉是有颜色的,并尝试用点线面画了画。除了这些味道,大家肯定还尝过或闻过很多不同的味道,相信不同的味道肯定有着不同的颜色。2.欣赏同龄人作品,理解点线和形状。设计意图:学生刚尝试画过后,这时及时地让学生欣赏一些用

8、点、线、面、色来表现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色来作画,为第二次作业打下基础。师:(出示两幅作品)猜一猜哪一幅画的是甜味?哪一幅画的是辣味?(学生感受不同的颜色点线面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师:再来看一张作品,你看看能不能从这张作品里面学到画味觉画嗅觉的方法?这位小朋友叫沈奕博,他画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糖的味道。沈奕博说,周末回家,姐姐给了我一颗很特别的糖,刚放到嘴里特别的呛人,很辣,所以我就用比较尖锐的折线和锯齿线表现当时的感觉。我实在受不了了,想把它吐出来,姐姐让我再等等。真神奇,嘴里的糖慢慢的变甜了,所以我的颜色从刺激的红色和蓝色变成了漂亮的桔色和绿色。最后我又用

9、黄色的色块和红蓝色的点表现嘴巴里面伴着淡淡薄荷香的甜味。设计意图:用叙述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与作者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发现味觉和嗅觉是有变化的。师:再欣赏了几幅作品,看的时候请你想一想,什么样的点线面和颜色能代表怎样的感觉?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总结)一般,柔美的点线面和色彩能表现柔和的味觉和嗅觉,尖锐的点线面和对比大的颜色用来表现那些有强烈刺激的味觉和嗅觉。设计意图:老师的总结给了学生在第二次作业时一个方向,了解一般什么样的点线面表现怎样的感觉。3.出示教师范画,介绍绘画方法老师也喜欢画味觉和嗅觉。老师选了一张绿色的纸,在上面用绿色,粉色,黄色画出不同层次的圆圈,这些圆

10、圈就表示了酸中带甜的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在彩色纸上画味觉和嗅觉的范画,让学生直观学会如何运用工具在彩色纸上作业。三作业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味道和气味,有你记忆深刻的味道和气味吗?请你把它画下来,告诉吴老师。1布置作业:先想一想你想表现什么样的味觉或嗅觉?选择合适的作业纸,找出合适的颜色,用恰当的点线面来进行表现。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表现;(2) 教师尽量让学生自己来想像绘画,了解学生的表现意图,鼓励他们的创作活动。对能力较差的同学出示辅助图。反思:本课如果让学生直接用水粉颜料来作画,那样效果会更好,再加上老师生动的示范,课堂氛围会更热烈些,也会更

1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四评价总结师: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画的是什么感觉?展示学生作业。 展开师评,自评,互评多维评价。设计意图:在作业评价时,无论学生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他们表达得怎么样,教师都应该充分鼓励。因为,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不合你的胃口,说不定正是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的画让老师仿佛真的闻到或尝到这些味道了。气味真是太奇妙了。五拓展师: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好的味道,比如生活中排放的废气,汽车的尾气。让我们记录下这些不好的气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反思:画味觉、嗅觉本课通过“尝一尝”、“找一找” “画一画”、“看一看” 、“画一画”这五个环节,使

12、学生充分感受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点、线、面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亲自体验,再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味觉和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但本课中,缺少教师的感受示范,没能在课堂中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当今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摒弃一些低效的教学是一个重点。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紧紧的围绕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文本,激发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积极互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本节课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引发思维探索表现,感知体验欣赏作品,指导创作学生创作,巡视指导展示评价,分享创作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如果能再大胆一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结构变成:激趣导入,初步创作思维拓展,启发创作欣赏作品,指导创作抓住感觉,激情创作展示评价,分享创作课堂小结,拓展创作课外作业,自由创作。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伊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嗅觉与美术的关系,进行小练笔,接着环环相扣、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从视觉、知觉、动手等方面综合强化训练,最终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更能培养学生大胆创作精神,画出属于自己个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