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38362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

2、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

3、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

4、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单元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5、:本单元,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

6、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过程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激活

7、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将它灵活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2、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一些计算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 3、估算的方法。3.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

8、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

9、计学上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迁移类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

10、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

11、,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小组合作活动的场景,互相猜猜生日是哪一天。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渗透着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

12、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5.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

13、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

14、计算方法的理解。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6.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15、。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教学中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7.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