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382334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反思数学教学是发展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这是因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 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在实践中,我力求探究适合小学底年级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观察、操作、表述、

2、思维。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在编写上注重观察、强化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形成表象,靠已形成的表象理解、记忆知识、并能用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充分体现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这一儿童认知规律。这样把观察、操作、表述和思维有机结合,使观察成为思维的源泉,操作成为启迪思维的手段,语言成为表述思维的工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一、指导观察、感知表象、培养观察思维能力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活动,是思维的源泉和开端。根据小学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征,必须让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图片和直观教具进

3、行观察,进而获得并建立清晰的表象,为进行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且,学生通过观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1、观察的目的:小学生观察数学教材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兴趣的支配,经常被某些感兴趣的因素所吸引而离开观察的目的。如:教学“10的认识”,老师出示鸽子挂图让学生观察,可有的学生在观察时却大声议论说:“我喜欢鸽子”。有的又说:“那鸽子好乖,飞到他手上。”等等,而对与这幅图上有几只鸽子,有几个人根本就没有观察到。因此在观察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2教给观察的方法: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会看图,但观察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笼统性,往往只能看出图中比

4、较明显的事物,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缺乏精确的分化。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细节”等合理的观察方法。3、在观察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动口,把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贯穿于教学始终。如:“球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一个实物或教具,并让学生说出是球体。先让球处于静止状态,进行观察,再转动球的角度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球面是不是平的,再让学生摸一摸,抱一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认识了球,进一步明确了“球”的概念。这样学生初步具有球的表象,从而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

5、文化素质。二、注重操作、领悟新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操作是认识事物的第一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而且通过手脑并用,还可以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1、在操作中积累动态表象。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是一种表现为过程、情景形式的动态表象。这不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和牢固的记忆。如“九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教师准备小棒:左手根右手根,要算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我们知道“”等于“”,那么我们就从右手的根里拿一根放到左手。(教师一边说一边从右手拿一根放到左手,再用橡皮捆成一捆)右手

6、根就剩下根,“”。在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后,再进行“”的操作,并说一说操作过程。然后要求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回想刚才的操作过程,这样,“凑十”的情境表象异常深刻。2、“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根据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通过操作而准确、有序、清晰的反映出来。例如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时,先让学生对照算式322进行操作,把3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应该怎样分?(学生在操作中很快遇到困难:还余下一捆和2根小棒怎么办?)再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把操作过程进行复述,结合列竖式讲清算理,归纳出一位数除两位

7、数的计算法则。这样动手操作,使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抽象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也得到全面和充分的体现。三、语言表述、内化新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述思维的工具。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的概念,基本算理、计算方法的理解。因此,在底年级教学中,让学生动口表述算理,讲清思路,说明原因,归纳方法等,达到深化理解知识,内化新知含义,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设计开放式题目,有助于帮助学生思维的多向性。1、让学生说出操作过程。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所摄取的信息,最终需要借助于数学语言复述出来,达到内化的目的。如教学“9+5”,教

8、师引导学生边摆边说:“从右边5根小棒中拿出1根放到左边,9根和1根组成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根得到14根小棒。”这样使学生在手、脑、口并用中理解“凑十法”算理。2、根据算式说算理或计算方法。在讲授新知识时,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表达其思维过程,尽量做到人人参与。如“134”,启发学生想:4加几得13?所以13减4得几。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根据错题讲原因。设计学生易出错的题,让学生说明原因,这样有利于区分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达到突出本质特征的目的。4、说应用题中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多角度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生动,科学简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