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3804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词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歌词的灵感:什么是 灵感:灵感是潜意识中长期酝酿的思 想,因外 界的刺激而涌现出来的特殊心理现象。灵感的 获得途径:( 1) 生活体 验与积累( 2) 心理状 态和环境( 3) 学会思 想与创造。第二章 :歌词的意境:什么是 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中的客 观事物、情景的结合,歌词创造就 是选择现 实生活中的某些事和物,截取其中的某些点, 通过艺术加工,融入自己的情感, 从而形成 的艺术创造。意境的 营造:意境即 主观思想也客观事物的结合,是歌词的灵魂, 赖以生存的环境。它必须建立在一 个存在的 事物之上。作者自身情趣的高低对于歌词的意 境的深远与否有直接

2、的关系,所以 要提高意 境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它不仅 是意与境的简单结合。更是情景交融 的结果, 从情与景的关系看,创作的冲动来 源于两个 方面( 1) 情被景 所触动,即情随景生、借 景抒情。( 2) 情动而 牵动身边的景物,即缘情 写景。第三章 :歌词的节奏 :1.节奏 的流畅性:语言流 畅是歌词创作的最低标准,只有当语 言节奏符 合人的口语或者是阅读习惯时,歌 词才具有 歌唱的基础。语言流畅是歌词创作的 基本要求 。2.节奏 的对称性:建筑、 诗歌、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都有对 称美的之 说。因为会产生一种平衡的美感。歌词创作 也一样,保持了歌词的节奏性,就保 持了歌词 的平衡,因

3、此是歌词创作的一大诀窍。 另外节 奏对称较不对称,也容易谱曲。3.节奏 的统一与对比 :如果一 首歌词只有统一没有对比,那么就会 产生单调 乏味的感觉,如果没有统一只有对比,那就会 显得凌乱。因此歌词的节奏既要在统 一的基础 上寻找对比,也要在对比中寻求统一。第四章 :歌词的句式:长短句 :长句和 短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短句的结构比较简单 ,用词较少,长句的结构比较复杂 ,用词较 多。短句的运用能起到简洁、明了、有力、直 接的表达效果,容易理解。长句的 运用有利 于对事物进行细致描写,能够表达出丰富的内 容,具有精细、确切、严密的表达 效果。长短句 的结合并用:长句短 句各有其特点,但在创作这

4、种形 式不仅在现代歌词中广泛中很少单独 使用,一 般是结合使用,而且常以短使用,古代 诗词也十 分常见。古代诗词中的杂言句为主 。,就是长 短句的穿 插使用而形成的类型。在长短 句的使用方面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形 式,即一 字句与长句的结合使用。一般是为 了塑造特 殊的语言形象,以达到特定的语言效 果。( 1)歌词的对 仗形式:对仗是 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手法之一,使作 品在形式 和意义上,形成整齐匀称的效果。 形成作品 的工整性。在现代 歌词创作中,并不一定要求词义相对 或者相同 ,只要词性相同,节奏统一,句式 工整,都 能达到对仗的效果。( 2) 歌词的 结构对称结构对 称是指“对称句”之间的

5、结构基本相 同,主要 是词性基本统一,在字数上有的相 同有的不 同。( 3) 歌词的 节奏对称:节奏对 称是指“对称句”之间的节奏基本统 一,如一 字句对一字句,三字句对三字句, 五字句对 五字句,在字数上有的相同,有的不 同。(4) 歌词的 大致对称 ;大致对 称是指“对称句”在形式上大致相同 ,在字数 、结构上不完全相同又差的不大, 节奏基本 统一,但又有变化。歌词的 重复式对称:重复式 对称是指“对称句”中出现完全相同 的语言素 材而形成的对称,完全相同称为完 全重复对 称,其中一个部分重复,称为变化重 复对称。“完全 重复对称”是比较简单的做法,目的 在于加强 或者突出重复的内容。第五

6、章 :歌词的结构语素: 歌词结构中的最小组成部分,语素是 构词的要 素。词和词 汇:由语素构成,能单独运用的语言 单位。词 是由语音和语义构成的集合体,词 汇的选择 和运用是写作的基础。句子: 句子由词或者短语构成,由一定的语 法规律组 合成的,合乎语言逻辑,是语言的 使用单位 。段落: 段落是句子的集合体,是构成篇章的 组成单位 ,对于歌词而言,它是构成作品的 基本单位 。2.“起 承转合 ”式的 结构起承转 合是我国古代诗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在艺 概。文概中有言:起者,起下也 ,连合亦 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 承用转,兼顾兼趣合也。起句,点 明作品中 心思想;承句,承接起

7、句,继续展开起句所描 写的内容;转句,承后之转折,具 有对比效 果。一般出现新素材作为铺垫,是作品的小高 潮;合句,收束、结尾,具有总结 的效果。一段体 :一段体是歌词段落结构的基本段式 。也是最 小的段落结构,在歌词中,常见的 一段体结 构往往是由四句构成的,经常采用起 承转合的 结构形式。( 1)“单段 式一段体”:是指由单独的一段独立 构成的段 落形式,思想内容对比性不大,思想感 情比较平稳。( 2)“多段 式一段体”: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单独段 落组成的一段体,从段数上看是由几 个段落构成,但仍然属于一段体,段 落多以并 列形式居多。二段体 :由两个 独立段落构成的段落结构,和曲式

8、结 构中的二 部曲相对应。由A、 B 段构 成,在思想上有 明显对比。关系主要以转折和对比为 主。 A 段起呈示作用 , B 段为作品思 想感情比较集中 的段落。它比一段体丰富和饱满,在 旋律创作 中也更具展开性。( 1)单段式 二段体:是指由单独的两个段落构成 的形式, 即 A 段为一 个单独段落, B段为一 个单独段落。( 2)“复段 式二段体”:是指A 段和 B 段两个 段落中,其中的A 段、 B 段或 者 AB 段 由两个 并列的段落组成的二段体。从段数上 看是由几 个段落构成,但仍然属于二段 体三段体 :三段体 是二段体的延续,它是由三个独立的 段落组合 而成的段落结构,它和曲式中的

9、三 部曲相对 应。( 1)常规三 段体:前两段与二段体相同,在第三 段会出现 两种情况,一:第一段内容的重现或 者呼应,二:和第一段没有关系,是 新内容或 者新素材。( 2)插段式 三段体:主要以主歌+副歌为基 础,增加 一个插段,在主歌和副歌之间,也可能插 在副歌之后第六章 :歌词韵律韵和韵 律:韵是诗 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构成诗 词韵律和 谐的重要因素。韵,即韵母。所谓押 韵,是将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有规 律的出现 在诗词的同一位置上。十三辙 十八韵:序号十三辙十八韵普通话 韵母举例1花发辙麻a,ia,ua他。下 ,夸2波o ,uo , e波,罗 ,车3歌,皆ie,ue接,学4姑苏辙

10、模u哭5一七辙之,儿 ,鱼,齐-i, er, i字,次 ,事,日,耳,二 ,你,衣6怀来辙开ai,uai爱,怪7灰堆辙微er,ui累,亏8遥条辙豪ao,iao刀,萧9油求辙侯ou,iu楼,流10言前辙寒an,ian,uan看,天 ,观,宣11人辰辙痕en,un,in,分,心 ,文,韵12中东辙庚,中eng,ing,ueng,风,行 ,翁,ong,ing通,兄13江阳辙唐ang,iang,uang当,强 ,光押韵几 种方式:( 1) 严格押 韵:指每句都押韵,整首词从头到尾 押一个韵 脚,基本遵循十三辙同辙通押的原则 。( 2) 大致押 韵:指大多数句子在韵脚上保持统一 ,个别句 不押韵,或者采

11、用“近韵通押”的手法 ,保持韵律格调的基本统一。但并非 严格押韵 。( 3) 中途转 韵:是指在作品中有规律的变换韵脚 。一般主 歌一个韵脚,副歌一个韵脚,二段体 经常出现换韵。一段体则较少出现。( 4) 自由押 韵:是指没有规则性的押韵方式,或 者是不怎 么押韵的韵律方式。可能是前几句押 韵,后几句不押韵,或者是隔几句就 换韵。音韵选 择根据同 韵母包含的字量多少,分为宽韵和窄 韵,宽韵 含字较多自量丰富,造词能力强, 窄韵含字 较少,造词能力差。宽韵、 窄韵类别十三辙普通话 韵母江阳辙ang,iang,uang中东辙eng,ing,ueng,ong,ing人辰辙en,un,in宽韵言前辙a

12、n,ian,uan花发辙a,ia,ua遥条辙ao,iao怀来辙ai,uai一七辙-i, er, io ,uo , e灰堆辙er,ui窄韵ie,ue姑苏辙u油求辙ou,iu响韵与 哑韵:响韵是 指发音比较明亮的韵辙,有明亮、宽 广、高昂 的效果。哑韵是指发音不太响的韵辙,具有柔 和、微弱、低沉的效果。响/哑韵的类别音响特 点十三辙 名称表现特 征普通话 韵母江阳辙响亮、 雄壮ang,iang,uang中东辙高昂、 激动eng,ing,ueng,洪亮ong,ing人辰辙宽广、 舒展en,un,in响韵言前辙清畅、 舒展an,ian,uan花发辙活泼、 轻巧a,ia,ua遥条辙豪放、 高昂ao,iao柔和怀来辙轻快、 愉悦ai,uai欢快、 轻松o ,uo , e油求辙悠扬、 抒情ou,iu灰堆辙窄细、 俊秀er,ui哑韵细微微弱、 恬静ie,ue姑苏辙柔和、 甜美u一七辙低沉、 向往-i, er,i第七章 :歌词的表现手法1.赋陈: 指开门见山,直接叙述或者描写事物 的写作手 法,严格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