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371689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 篇一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分,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别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例如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看。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识天平不熟悉天平的学生熟悉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假如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知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假如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例如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知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看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争论和沟通: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根底上,提醒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稳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认真观看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沟通。要告

3、知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示同学们留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篇二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旧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

4、解简洁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看、分析、抽象、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积存数学活动的阅历,培育独立思索,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洁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熟悉了等式和方程,今日这节课,将连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学问。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依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假如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根底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

5、示其次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刚我们通过观看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例如4的天平图,你能依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留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

6、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稳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50+10=50+10解:X10=50 xa=50a50aa=50aa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篇三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

7、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把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旧是等式。 2使学生把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把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旧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把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测一下,假如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测,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

8、,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认真观看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觉?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看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刚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觉?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 8P5“试一试” 指名读题 你是依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9、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依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终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刚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察并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稳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

10、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以下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学问?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留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