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36891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机工程学笔记详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机工程学笔录详解第一章 归纳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织的边缘学科,涉及到人体测量学,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成就,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相互之间的作用,以人为本,依照人的特点,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实现安全、健康、酣畅和高效的最正确组合的目标。2.人因工程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方法: 1 察看法2 实测法(人体、生理、心理、作业)3 实验法 4 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 仿真法6 解析法(刹时解析、知觉与运动信息解析、动作负荷解析、频率解析、危象解析、相关解析、检查研究法)7 感觉议论法8 心理测试法9 图示模型法方法的特点: 1 借鉴

2、了人体科学、生物科学、相关科学的方法2 学科交织3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A 人因系统中的人体特点B 人因系统中机的因素(整体设计)C 人因工程的整体条件(工作场所、传达装置,部署的设计)D 人机系统中的环境(环控、保安)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1、早期人因工程学:二次世界大战前,人适应机器的阶段(人如何适应机)美国人泰勒第一研究对工作的流程研究,对工具设计要求。2、科学人因工程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机适应人)由于人的生理心理能力造成失败,人掌握不了重视工业与工程中“人的因素” ,充分利用工程技术、医学、心理学、解剖学等相关学科3.、现代人因工程学: 20 世纪 60 年代将人 -机 -环境作为一

3、个一致的整体进行研究,从创立最适应人操作的机械装备和作业环境,令人 -机-环境协调,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5 人因工程学的构成和应用构成:人体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应用领域:产品、作业、环境、其他研究内容:人的特点、人机关系、环境条件、人的作业 / 6 人因工程应用的研究方向?人因工程学的作用?研究方向:1.人体测量2.生物力学3.人员绩效4.产品与环境设计5.人机系统6.信息办理与决策行为7.安全与卫生作用: 1 供应科学的依照2 为物的功能供应依照3 为环境供应数据4 人机环境系统的理论依照第二章人的特点1.从外形分 :头部、颈部、躯干、左右上肢、左右下肢解剖学分:骨骼、关节、肌肉人机

4、学分:人体多刚体运动学模型15 个刚体由 14 个铰链连接2 人体尺寸测量基准面:夭状面、正中夭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基本测点:头部测点16 个和测量项目 12 个测量项目:共 69 项其中立姿 40 项坐姿 22 项,手和足部 6 项及体重 1 项3 人的劳动生理特点:神经系统 : 1 中枢神经系统2 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器 :主要由眼、耳、鼻、舌、皮肤五个感觉器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眼睛:视角、视力、视距、中央视觉,立体视觉、色觉、色视野、色盲、色弱、明适应、暗适应吻合视觉特点的原则 :1 简单看见的原则2 视觉形状琐碎的法规3 比较法规4 远近视法规5运动式法规6错视、错觉

5、法规7 暗适应法规8应急、疲倦法规9注意法规10 调合法规人体尺寸之间应注意哪些问题:1.最大,最小尺寸如门窗走廊取高百分比 95%( PMAX人多处取大百分位,人少取小百分位)2.可调治设计 (桌椅类 5%95%)3.折衷设计( P50%大多数人可用)4.影响人体尺寸的相关因素5 合适的修正量(尖头皮鞋和一般皮鞋)6.取最新的人体尺寸人的心理特点:1.人对信息的认识过程: 感觉(a 合适刺激b 感觉阈限c 适应 d 相互作用e 比较 f 余觉)知觉( a 整体性 b 恒常性 c 错觉)记忆( a 有意记忆与没心记忆b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c 刹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d 形象记忆、听觉记忆、

6、动作记忆)思想( a 间接性 b 归纳性 c 与语言的不能分性)2.人的个性特点: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敬爱、自我实现)麦克利兰:权益、社交、成就需求论* 人体测量尺寸的作用,供应设计的理论依照第三章 人的作业特点1.能源本源 :糖、脂肪、蛋白质2.能量代谢分 :1.基础代谢2 沉寂代谢(沉寂代谢 =120%基础代谢) 3 活动代谢4 相对劳动代谢率3.能耗:呼吸量、耗氧量氧债:氧需和供氧量之差4.作业疲倦:在作业过程中有一种特别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疲倦现象:肌肉疲倦、精神疲倦疲倦种类: 1 局部性疲倦2 全身性疲倦3 智力性疲倦4 技术性疲倦5 心理性疲倦现代的几种作业疲倦

7、:1 高度视力紧张作业的疲倦2 高度精神紧张作业的疲倦3 交通疲倦疲倦说法:中枢学说、代谢物累积5.疲倦的一般规律1.青年人较老年人疲倦要轻,恢复得快;2.休息能够恢复体力;3.疲倦苦积效应;4.人对疲倦有必然的适应性;5.在生理周期的疲倦;6.环境因素;7.工作单调引起的疲倦6.降低疲倦的路子:改进工作条件1.采用经济作业速度(省力的目的是产奏收效);2.采用合适的作业姿势和体位;3.降低工作等级原则;4.改进装备和工具;5.改进工作环境* 有什么方法降低疲倦,什么叫疲倦,作业疲倦怎么防范* 作业疲倦跟安全生产有什么关系1、睡眠不足; 2、反应慢,动作愚痴; 3、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理;4、增

8、加心理负担; 5、大量体力劳动保证但是劳就能保证安全生产* 认识劳动能量强度等级*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与方式第四章 人的作业环境环境影响分为一般与特别1作业环境分类: a 最酣畅区b 酣畅区c 不酣畅区d 不能够忍受在本质生产中分: a 酣畅环境b 基本赞同环境c 最低要求环境2热环境1、气温2、气湿3、气流速度、4、热辐射(红外线,部分可视野)心理上影响条件: 1、环境2、人的新陈代谢3、衣服影响: 1、对人体的影响(酣畅环境、过冷过热2、对体力劳动者影响3、对脑力劳动者影响议论标准:辐身、气温(25 27 度快乐、凉爽)主观议论、气湿、气流速度29.131 度较热、尚可32.133 度难过、

9、过热人体温度、皮肤温度、人的活动特点3.光环境(人工采光、天然采光)光环境的作用: 1 影响生产率(视觉条件)2 影响安全(事故减少、出错率降低)对光环境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合理照度平均分布2光辉的方向的扩散要合理3不一样意直线照射人的眼睛4光源的光色要合理5照明和摄像要协调6考虑到经济和成本光环境的议论:心情快乐否、工作收效好否4 声环境噪声:听觉器官弊端生理心理弊端5 振动环境6 有毒环境:电池厂 (锂)、炸药厂、水泥厂(粉尘)* 掌握几个作业环境对人有什么影响,对工作有什么影响名词俗语:如眩光、微天气书上例子:图书馆、标志设计微天气环境是指工作场所的天气环境,主要元素有湿度、温度、气味

10、、风速等。交通标志设置的视觉要求: 1 标志应设置在从车内最简单看见的地方;2 在一个地点不应设置多个交通标志;3 重要标志应该设置在驾驶员简单注意的地方;4 标志之间不应有矛盾和重复;5 必要的地方应设置预告标志;6 标志的周边不应存在搅乱因素;7 在需做出新的驾驶动作的场所, 对应进行驾驶动作变换的标志应重点设置;8 尽量减少辅助标志的设置;9 在道路环境状况复杂的地方,标志的设置不应增加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第五章 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界面:人机环境相互作用的地域,构成的界面有三种(工具界面、信息性界面 和环境性界面)1 视觉显示器:按认读特点分为三类:指针运动式、指针固定式、数字式视觉显示器设

11、计依照的原则:1 重要性原则2 使用频率原则3 功能原则4 使用序次原则2 听觉显示器:按显示信息特点分为语音提示和声音提示听觉显示器的设计必定达到人对声音信号的检测和辨别的要求。听觉报警信号的设计原则:A500 3000Hz适应B长距离传达应低于1000HzC有阻力,比方要绕过较大阻挡物应小于500HzD 如存在背景噪声,应使隐蔽效应为最小3 作业姿势与动作设计分四种(立姿、端坐、靠椅坐姿、卧姿)影响作业姿势的因素:(一) 1作业空间大小2照明条件3 变换姿势的可能性4体力负荷的大小及用力方向5 作业要求的正确度(二) 1场所部署2工具资料的取用3 方法、频率4 作业详尽流程(三) 1 工作

12、台面与座椅的高度2 有无足够容膝空间3 操作者随意采用的体位作业设计的原则: 1 作业姿势一般以坐姿为最正确,其次是坐立姿2 尽可能使操作者采用平衡姿势3 能够自由地变换体位4 作业姿势应与肌力的使用及作业动作相联系,三者应该相互协调热辐射气湿76-8074-76气温32.1-33 摄氏度气流的速度人体温度皮肤温度34-35人的活动特点移感热存风时无明时主观议论快乐、清爽较热、尚可人难度、很热25-27 摄氏度29.1-31 摄氏度32.1-33 摄氏度立姿作业解析: 1 需要常换体位的2 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大的地域3 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器旁工作4 用力较大的工作5 单调的作业动作经济原则:与使用身体相关的原则(9 条)相关作业场所部署的原则(8 条)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设计原则(5 条) P170 页动作重构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对作业岗位的要求: 1 作业岗位的部署,不但应保证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