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36119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预防乙脑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10岁以下儿童应尽快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开展防治乙脑知识的普及教育运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

2、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病原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毒粒为球形,有包膜,直径20-30nm,为二十面体结构。基因是正链单股RNA,包装于病毒核衣壳中,外层为脂膜(包膜)。包膜中有糖基化蛋白E和非糖基化蛋白M。E蛋白是主要抗原成分,具有特异性中和以及血凝抑制抗原决定簇。乙脑病毒加热至5630分钟即可灭活。来苏水对该病有很强的灭活作用(1% 5分钟,或5% 1分钟即可灭活)。对去氧胆酸钠、乙醚、氯仿等均很敏感。在地鼠肾、C6/36和BHK-21等有明显致细胞病变作用;乳鼠脑内接种敏感,一般2-3天即可发病死亡,因此目前

3、实验室常用以上两种方法分离乙脑病毒。临床表现人感染乙脑病毒后潜伏期为5-15天,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头痛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6天。2急性脑炎期: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高烧,体温高达39-40以上,几天后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抽搐,颈项强直,受影响肢体出现麻痹,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神经系统检查巴宾斯基征阳性,跟腱反射阳性。3恢复期:在此期神经系统症状逐渐缓解,体温和脉搏等逐渐恢复正常。诊断标准根据流行

4、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诊断,但确诊则需要依靠抗体检查或病原分离。(一)流行病学:在乙脑流行区居住,在蚊虫叮咬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到过乙脑流行区。(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伴有脑膜刺激症状。2急性起病,发烧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三)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多核细胞为主,后期单核细胞为主。2一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

5、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4乙脑病毒分离:从脑脊液、或脑组织、或血清分离乙脑病毒阳性。(四)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具体三(一)加三(二)1或三(二)2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三(三)1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三(三)2或三(三)3或三(三)4治疗原则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必须重视对症治疗,要认真把好“三关”,即高热关、惊厥关和呼吸衰竭关。具体办法如下:(一)降温:高烧易发生惊厥,可加重脑水肿,诱发呼吸衰竭,故必须及时降温

6、,最好把体温控制在38.5以下(肛表),头部温度力争降到36左右,其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激素等。(二)镇静:乙脑患者因头痛剧烈,常有烦躁不安,因颅压增高易发生惊厥,故应给以适量镇静剂以防止发生惊厥。如果遇抽搐患者则应尽快地用镇静剂予以控制。(三)防止呼吸衰竭:重症病例早期可发生颅压增高。在防治颅压增高上首先要防止痰堵造成换气不佳的缺氧,故应多让病人侧睡,防止昏迷时舌根后坠。若已出现痰堵,可考虑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当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引起呼吸衰竭时,应立即给以脱水剂。如病人有缺氧表现,则应早期给氧,如病人出现呼吸表浅或节律不齐时,应采用呼吸兴奋剂。此外,支持、综合治疗亦应

7、重视,如认真细致的护理,高热量多维生素的营养性流质,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等。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约10%-20%左右,部分病人(约30%左右)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痴呆、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人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很重要的。监测乙脑的流行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目前尚无理想的监测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一)媒介蚊的强度和出现早晚:定期、定地点、定时间、定量捕捉蚊子,特别是定地点最好在牲畜棚(特别是猪圈)内,定时间最好是黄昏7-8点蚊子吸血高峰时,观察三带喙库蚊的出现时间及其在蚊中所占比例。(二)猪抗体的监测:猪群抗体阳性率调查及猪抗体50%阳转日出现时间(提前或后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带喙库蚊的强度和出现早晚。查猪抗体时要注意母体抗体或既往感染对结果的影响,最好是4-5月龄的仔猪,其母体抗体已消失,用这样的猪观察抗体比较可靠。(三)人群抗体水平的监测:有人报道隐性感染高的地区,人群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达78%,乙脑的发病率就低,仅为2.6/10万;而隐性感染低的地区,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仅为10%,则乙脑的发病率高达38.3/10万。(四)气象因素:特别是气温和雨量很重要,气温高不仅有利于蚊虫的孳生,而且能提高病毒在蚊体内的毒力和数量。晴天和雨天交替最有利于蚊虫的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