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3425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闹”背后的“冷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第八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热闹”背后的“冷思考” 透视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活动教学单位:如皋市九华镇赵元小学 邮编:226541 姓名: 邹志梅 【摘要】活动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的有效性是达到英语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也是衡量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然而一些教师在活动教学时忽略了活动的有效性,走进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误区。笔者将针对这个问题,透过教学中的四个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活动 目标突出有效性是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学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怎样。在英语

2、教学中,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益,教师往往采取多种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中,活动教学是我们常见的手段之一。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只追求课堂上的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却从未透过热闹的表面进行冷静的思考:其有效性如何?它对学生的发展作用有多大?在此,笔者想透过教学中的几种现象,谈谈自己对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的一些看法。透视现象一:偏离目标闹后,还剩什么?案例: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六个表示服饰的单词:jacket ,sweater, shirt, T-shirt,

3、 dress 和skirt。在教学了这些单词后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给每小组一个玩具洋娃娃和一袋洋娃娃服饰,要求小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给洋娃娃配衣”。学生们兴奋地给这些洋娃娃穿衣,虽然在活动中学生也有讨论,但不少学生却是在用中文。反思:“给洋娃娃配衣”的活动只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却没有得到训练。活动设计得过于热闹和花哨,使得学生仅关注活动的形式和过程,而忽略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得活动偏离了目标,失去了意义。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要思考和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通过活动,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与

4、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关,活动是否必要,活动是否体现了教育价值等。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也应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因此,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应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透视现象二:脱离学生隔靴,何以挠痒?案例:教学内容:水果类词汇和交际用语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由于学生对水果比较感兴趣,也学了很多,教师很轻松顺利地教授了书中水果类词汇和句型.可在接下来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循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而行.当教师向学生询问“What would you like?”时,部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水果不感兴趣,而提出了荔枝、李子、柚子等课本以外的词汇,他们

5、想知道这些自己真正喜爱的水果的英语名称。教师没有根据课堂实情对教案进行调整,而是机械地去执行自己的“教案剧”。反思:活动设计应贴近学生。这不仅仅指贴近其生活经验,还应指其认知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加欲望。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不会在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情景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教师也不会面临无法应对的场面。透视现象三:缺乏层次一步,怎能登天?案例:在教学too big, too

6、small 和just right 等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让单个学生试穿“服装店”中的衣服,根据实际效果教学too big, too small和 just right等词组,并呈现“This hat is too big.”等句子。展示幽默卡通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卡通人物的着装,并运用too big, too small 和just right等词组对其进行描述“The bears shirt is too small”。开展小组活动,要求各小组以在“服装店”买衣服为主题,设计一个对话并表演。活动过程中,许多学生显得茫然无知,只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反思:该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7、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活动不具备梯度,难度较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其稍作调整,如下:师生交流,讨论自己的着装,复习表示衣服的单词创设在服装店购物的情景,再次利用实物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让单个学生试穿“服装店”中的衣服,根据实际效果教学too big, too small和 just right等词组,并呈现“This hat is too big.”等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尝试运用教师提供的句子对图片进行描述,然后听录音跟读。展示幽默卡通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卡通人物的着装,并运用too big, too small 和just right等词组对其进行描述“The bears s

8、hirt is too small”。开展小组活动,要求各小组以在“服装店”买衣服为主题,设计一个对话并表演。一堂课中,从教学目标和任务出发教师设计的活动一般不止一个。那么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活动,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呢?从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规律出发,这些活动之间应该有一个递进的过程,所有的活动应该有难易差距。如果太简单或根本没有悬疑,学生会失去兴趣。如果太难了,学生也会失去信心,所以可由易到难,做到层次分明,有点趣味,有点深度,有点挑战性。这样的活动才会更加有效。透视现象四:“他控”活动“谁的眼泪在飞”?案例: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完了一些表示水果类的单词,为了更

9、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单词滚雪球、争贴纸。”老师邀请4名学生上台,接着他先自己带头说了第一个句子:“I like apples.”一个学生马上接了一句:“I like apples and pears.”第二、第三个学生也顺利地接了过去,轮到第四个学生时却卡住了:他只记得前两个单词,后面两个怎么也记不起来,站在那里结巴了很久还是最终被淘汰。接着,剩下的三名同学继续比赛,直到决出最后一名胜利者,喜滋滋地拿到老师奖励的一张stick。而这个四人小组的游戏活动足足持续了5分钟。很多小手又举了起来,同样的游戏被重复了两次。而三次将近20分钟时间的游戏只为12个人进行了

10、巩固学习。那么其他人呢?他们始终在充当着名副其实的“观众”反思:新课标理念倡导“面向全体,体验参与”。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共花了20分钟完成这个活动,而这20分钟只为这12名学生巩固复习,其他学生始终在自己的位置上充当“观众”。这背离了活动教学的原则,活动设计的初衷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的输出,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只注重活动的本身。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全体性和参与性,活动应该是“大众活动”,而不是一两同学的个人表演。有效的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应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探索,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着眼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师生情感的交流,着眼于学生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透过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多一些冷静的思考,多一些自我的反思,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陶醉在英语课堂里,我们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地活动教学。(曾在“南通市第三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鲁子问. 200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