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31801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改革 (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宗教改革 (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宗教改革 (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宗教改革 (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宗教改革 (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宗教改革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改革 (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度?学校11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那时(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受影响于A宗教改革的冲击B罗马教皇的感召C人文主义的传播D启蒙运动的开展2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

2、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君主的民主革命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教皇的宗教斗争3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

3、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5马克思在评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这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6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714、15世纪,天主教会遭到很多人反对的根本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B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D各国王权的软弱

4、817世纪以来,对国王和教会的权威形成最大挑战的是( )A文艺复兴的扩展B宗教改革的扩展C自然科学的发展D启蒙运动的兴起9马丁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C.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D.反对封建君主统治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由此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

5、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1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12 下列关于宗教改革实质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B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运动C.一场西欧封建集团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D.一场改革天主教教义、制度和仪式的变革1317世纪以来,对国王和教会的权威形成最大挑战的是(

6、)A文艺复兴的扩展 B宗教改革的扩展C自然科学的发展 D启蒙运动的兴起14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15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D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16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体现在( )高扬人性对抗神性反对迷信和宗教狭隘强

7、调宗教信仰自由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ABCD17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 )A、“因行称义” B、“信仰得救”C、九十五条论纲 D、“先定论”18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神职人员苦修行善阅读圣经购买“赎罪券” A. B. C. D. 19马丁路德决定将拉丁文版的圣经译成德语,但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问一问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 B. 使人们获得信仰自由C. 推动德意志国家统一 D. 推翻天主教会统治

8、 20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坏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D.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21 有学者认为: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因此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主义、投机心理仍严重存在,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材料中所说的“习俗改革运动”是指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22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

9、是A挑战权威 B否定神性C崇尚理性 D倡导民主23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24下图是16世纪漫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B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C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D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25美国学者马文佩

10、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6“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据此,可知这一宗教观念( )A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宣扬上帝对人世生活的主宰地位C强调反对禁欲,肯定来世享福 D强调以神为本理念下的信仰自主27加尔文宗教改革和

11、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点是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权威 主张先定论A、 B、C、 D、28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意大利 B西班牙C德意志 D英国29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使宗

12、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30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 )A反对教皇 B信仰得救 C上帝永恒 D圣经至上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31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商人笃信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形成了“重义轻利、贵理贱利”的主导思想,功利行为严格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在经营过程中恪守儒家“诚实守信”的原则,个别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其他商人与顾客的谴责和冷落,最终被排除出局,从此无颜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贯穿他们业务及生存之道

13、的仍是“以商致财,以财守本”的儒家观念,他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是晋中商人最终的归途”。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材料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儒学和新教伦理财富观念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两者不同的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财富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综上所述,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中的道德伦理观?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