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30686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 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50分)一、(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散文”的对待的名词,严格的讲,应该是“韵文”,而不是“诗”。“诗”时常可以用各种的媒介物表现出来,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含着诗,所以有人说过,“图画就是无音的诗”,“建筑就是冻凝的诗”。柏拉图的对话,是散文,但是有的地方也就是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散文,但是整篇的也就是一首诗。同时号称为诗的,也许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所以诗和散文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线,倒是散文和韵文可以成为两个适当的区别。这个区别的所

2、在,便是形式上的不同:散文没有准定的节奏,而韵文有规则的音律。散文对于我们人生的关系,比较韵文为更密切。至少我们要承认,我们天天所说的话都是散文。不过会说话的人不能就成为一个散文家。散文也有散文的艺术。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的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像译成语言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头脑笨的人,说出话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由此可以类推。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

3、毕现的表示出来。在韵文里,格式是有一定的,韵法也是有准则的,无论你有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只消按照规律填凑起来,看的时候行列整齐,读的时候声调铿锵,至少在外表上比较容易遮丑。散文便不然,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喀赖尔(Calyle)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伯风(Buffon)说:“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断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之所以然。譬如说左传的文字好,好在哪

4、里?司马迁的文笔妙,妙在哪里?这真是很难解说的。(选自论散文)1根据文意,下列对于“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和我们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天天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是散文。B散文是一种翻译,它能够把我们头脑里的思想情绪译成语言文字呈现出来,最能显现作者真实的个性。C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是最自由的,因此驾驭起来相对容易些。D散文的妙处很多,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它比其他文体更有艺术价值。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散文相对的文体严格的讲应当是“韵文”,而“韵文”和诗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B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包含着诗,而号称为诗的,里面的材料却仍然是散文。C散文和韵文的

5、区别在于节奏和韵律这些形式要素上的不同。D在韵文里,格式是固定的,韵法是相同的,即使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读起来也会感到声调铿锵。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时常可以用各种媒介物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观看体操比赛、欣赏交响乐等也能体会到一种诗意。B散文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所以,我们鉴赏散文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对于散文那流动的情感,更是无法把握。C要写出好的散文,富于感情、思路清晰都是需要作者把握的重要因素。D伯风说:“文调就是那个人。”因此,提高人品,也有助于提高文品。二、(28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4 分。第46题,每小题2分;第7题8分)徐霞

6、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

7、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坪,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登罗浮,谒曹溪,往复万里,如步武耳。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北抵岷山,极于松潘。又南过大渡河,复寻金沙江,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由鸡足而西,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梧下先

8、生曰:“昔柳公权记三峰事,有王玄冲者,访南坡僧义海,约登莲花峰。海谓之曰:兹山削成,自非驭风凭云,无有去理。玄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节选自钱谦益徐霞客传) 【注释】梧下先生:作者自称。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冬觐省,以为常 觐:拜见。 B心动趣归 趣:赶快。 C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 观:游览。 D丽江木太守偫糇粮 偫:储备。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徐霞客“旅行考察途中的艰辛”的一项是( ) 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凌绝壁,冒丛箐 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 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栖宿岩穴

9、中,八日不火食 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从小想象力就特别丰富,十分喜欢山水。没有出门远游之前,他就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B徐霞客平常也未曾写过什么文章,但出游的时候,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用笔写出所见所感。文章既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又好像是高手画出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C徐霞客事母至孝,最初的出游,还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完成的。即便如此,他在外行走,心中仍时常牵挂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放纵心志游览远方,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D徐

10、霞客临死时,认为张骞、玄奘和耶律楚材因为胸无大志只是奉命行事,所到之处和所作的贡献反而不如自己这样一个平常百姓,因而觉得自己死无遗憾。本文作者也用王玄冲的故事认同了这一观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2)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8. 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不超过50字)(3分)9.

1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字)(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1)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4)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5)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腾王阁序)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湖光塔影宗璞 从燕园离去的人,难免沾染些泉石烟霞的癖好。清

12、晨在翠竹下读书,黄昏在杨柳岸边散步,习惯了,自然觉得燕园的朝朝暮暮,和那一木一石融在一起,难以分开。燕园的诸般景色中,最不能忘记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画面了。但若真把这幅画面落到纸上,究竟该怎样着笔,我却想不出。 小时候,常在湖边行走。只觉得这湖水真绿,绿得和岸边丛生的草木差不多,简直分不出草和水、水和草来。又觉得这湖真大。在湖岸边看着鱼儿向岛游去,水面上形成一行行整齐的波纹,“鱼儿排队!”我想。夜晚,在梦中,我便也加入鱼儿的队伍,去探索小岛的秘密。 一晃儿过了几十年。我在经历了人世酸辛之余,也已踏遍燕园的每一个角落,领略了花晨月夕,四时风光。未名湖,湖光依旧。那塔,应该是未名塔了,最让人难忘

13、的,是它投在湖水上的影子。晴天时,岸上的塔直指青天,水中的塔深延湖底。湖水一片碧绿,塔影在湖光中,檐角的小兽清晰可辨。阴雨时,黯云压着岸上的塔,水中的塔也似乎伸展不开。雨珠儿在湖面上跳落,泛起一层水汽。塔影摇曳了,散开了,一会儿又聚在一起,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雾起时,湖、塔都笼罩着一层层轻纱。雪落时,远近都覆盖着从未剪裁过的白绒毡。 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小路。月光在这儿,多少有些局促。循小路转过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月色照得一片通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水波(甲)月光不知流向何方。那北岸树丛中的灯火,很快显示了湖岸的线条,透露了未名

14、湖的秀雅风致。行近岸边,长长的柳丝(乙)着月色湖光。水的银光里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身。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不同。湖面上的闪烁跳跃,如同乐曲中轻盈的拔弦;地面上的迷茫空灵,却似水墨画中不十分均匀的笔触。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月光从密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冷月有知,当能告诉我们从建园起这里发生的种种悲剧。鹤影诗魂,难逃魔掌,更不说这湖山中渗透的民脂民膏,埋葬着的累累白骨了。这园原名淑春园,是乾隆年间权臣和珅的私产。“芳园筑向帝城西”,那时颇有些达官贵人在这一带经营园圃。燕园北部的镜春、朗润、鸣鹤诸园,都是私人园林,现已融入燕园,成为一体。 从那幽塘边上行,到了千百竿翠竹掩映的临湖轩,那便是当初燕京大学的神经中枢了。燕大于一九二六年从城内迁此。同年,在抗议北洋军阀卖国行径的游行中,便有燕大学生惨遭杀害。三十年代中,多少满怀革命理想的青年,离开了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