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30515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2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十二五规划纲要.doc(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4日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厦门市人民政府目 录前言1第一章 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1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1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5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 第三章 战略任务11第一节 着力岛内外一体化 11第二节 着力二三产共推进15第三节 着力内外需齐拓展26第四节 打造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31第五节 构建海峡西岸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34第六节 完善中心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37第七节 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41第八节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45第九节 着力惠民生促和谐50第十节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52

2、第四章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56第一节 提升岛内城市功能57第二节 拓展岛外发展空间58第三节 依法保护生态空间59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60第一节 加强政策引导60第二节 强化项目带动61第三节 明确实施责任62第四节 健全管理机制63附件:名词解释.64前 言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

3、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快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跨越,凸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窗口”、“排头兵”、“龙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城市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

4、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5.6:42.4调整为2010年的1.1:50:4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二三产共推进效果显著,建成火炬(翔安)产业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工业载体,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进一步集聚壮大,火炬高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建成软件园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园区、观音山营运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

5、,服务业年均增速比“十五”提高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35个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524家。 三、对台交流合作实现新发展对台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作用更加凸显,率先成为两岸包机直航点、海上直航口岸和通邮封发局,“小三通”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7万人次,成功举办海峡论坛,打造了“文博会”、“图交会”、“农渔业论坛”等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国家部委在厦设立对台文化、科技、农业等一批交流合作基地。厦台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8.5亿美元(含第三地),累计对台贸易额194亿美元,厦门成为大陆最

6、大的台湾水果入境口岸和集散地,友达、宸鸿、富邦金控、长庚医院等入驻厦门,厦门航空等一批企业赴台投资。四、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新成果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国务院批准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启动了一批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厦门港整合和口岸管理一体化改革取得突破,海沧保税港区封关运作。整合重组23家国有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中介机构信用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实行重大开发片区和重大项目指挥部模式等快速推进机制,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新增境内资本市场融资额超过前15年的总和。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

7、资76亿美元,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70.4亿美元,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达到22%,比2005年提高7.3个百分点。城市联盟等区域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交往进一步扩大,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5个,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五、岛内外一体化呈现新格局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3亿元,超过前25年总和,其中,岛外投资占全市投资的56.1%。建成“两桥一隧”、城市快速公交(BRT)一期、成功大道、福厦高铁、厦门北站、海沧港区14#-19#泊位、嵩屿港区一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港口、高铁、航空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

8、枢纽基本确立,对外辐射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开发片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发展向岛外延伸的态势初步形成,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六、民生保障工作跃上新水平惠民生促和谐工作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取得实效,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立“全民社保城市 ”的政策框架,城乡一体化医保政策体系被国家誉为“厦门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全国“蓝本”,实现低保家庭廉租住房应保

9、尽保;五年新增就业9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实施重大海域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厦门”持续推进,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群众治安满意率居全省前列。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亿 元20502053.7三次产业比重0.5:59.5:401.1:50:48.9工业总产值亿 元48803772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59257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 元501696.6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 元32004413五年累

10、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6076港口货物吞吐量万 吨1000013931财政总收入亿 元450526地方级财政收入亿 元23028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52262925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955810033城镇登记失业率%4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0.63完成“十一五”国家、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减排SO2万吨4.93COD万吨4.94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面临的机遇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总体环境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这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

11、平台。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并且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这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看,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这有利于我市在对台工作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和前沿平台。从我市情况看,“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奠定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而且迎来了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发展新契机,这有利于我市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

12、,全面提升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二、面临的挑战我市加快发展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全球产业分工、贸易格局和经济力量对比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可能发生重大调整和深刻变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给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将给我市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全国重要区域发展规划相继获批,新一轮的区域改革发展竞争更加激烈,我市加快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总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决定性时期。

13、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厦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以更加昂扬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奋力推进厦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为新起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在先行先试上有更大作为,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上有突破性进展,着力岛内

14、外一体化,着力二三产共推进,着力内外需齐拓展,着力惠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党建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积极推动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发展,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窗口”、“试验田”作用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用,更好地发挥厦门在福建跨越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率先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努力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

15、线、创新驱动的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大力建设“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继续保持我国东部地区先进城市行列;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以上和550亿元以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率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和谐社会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