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教学设计[361].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304509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里馆》教学设计[36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竹里馆》教学设计[36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竹里馆》教学设计[36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竹里馆》教学设计[36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里馆》教学设计[36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里馆》教学设计[36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里馆教学设计王晓永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1.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学会比较鉴赏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环节一:了解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崇信佛教,晚年专诚奉佛,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

2、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他精通诗、画。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环节二:读1.师范读,生跟读。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低缓而韵味的朗读)3.找同学读,齐读。4.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环节三:译1.注释幽篁:幽深的竹林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深林:指幽篁。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2.诗歌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环节四

3、:赏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诗中的人物有哪些活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1)幽篁、深林、明月;(2)独坐、弹琴、长啸月夜;(3)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出长长的口哨,好不快乐。在深深的竹林里,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2.教师引导: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

4、、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3.重点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写月亮殷勤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巩固生成: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用“ 弹琴复长啸”来反衬。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明确: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拓展延伸: 学生尝试赏析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