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28518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光机、CT、MRI、彩超的区别.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每个去过医院看病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或听说过x光、CT、核磁、B超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测手段,对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但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讲,这些检测方法究竟是什么原理,是不是真的适合检查自已的疾病往往那是头雾水。在这里我就对这些检测技术做一简要介绍1)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的原理基于x射线本身的特性和人体组织结构的特点.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而人体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所以x射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剩余的x射线又利用其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在荧屏或x光片上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这样

2、医生就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来识别各种组织,并根据阴影的形态和浓淡变化来分析其是否属于正常。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分为高密度(如骨、钙化灶等);中等密月(如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等)低密度(如脂肪、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气体等) 当x射线穿透低密度组织时,被吸收的x射线少。剩余的x射线多使x射线胶片感光多,从而在x光片上呈现黑影,这是因为其胶片上的光敏感物质与我们日常照相所用的胶卷上的感光物质相同,都是溴化银。若你有一些摄影知识的话就会知道,胶片感光后产生潜影,经显影和定影处理后,银离子被还原成银沉积于胶片内,故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会被洗掉,显出透明本色。所以当x射线穿透高密度组织时,在x光片上呈

3、现白影(即透明度较高,白是相对黑来说的)。组织器官的厚度对x射线的穿透也有影响,厚的部分吸收x射线多,透过的x射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c举个例子来说,正常的肺组织因含有低密度的大量气体故在x光片上呈现黑色,当肺结核时,肺组织中会出现中等密度的纤维性改变和高密度的钙化灶、x光片上则表现为黑影中出现灰影和白影,从而协助诊断. 尽管现代影像技术,例如CT和MRI(核磁)等对疾病诊断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一些部位,如胃肠,仍主要使用x射线检查.骨骼肌肉系统和胸部也多首先应用x射线检查。而脑、脊髓、肝、胆、胰等的诊断则主要靠现代影像学,x射线检查作用较小。x射线具有放射性,可产牛电离效应,过量接触x射线会

4、导致放射损害虽然在容许范围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尤其是孕妇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护.2)计算机断体层成像(CT)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而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从而获得数字化的重建断层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射线图像,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前面已经谈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也不风同,这点与x光片颇为相似*CT片上的黑影也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则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CT的

5、密度分辨力要远高于x射线图像、这就是它的突出优点。它能够使软组织这种密度差别小,吸收系数接近于水的结构也形成对比而成像,不论是那些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还是其病变都可清晰显示。CT的另一大突破就是使所谓的高密度和低密度有了量的概念,用CT值来说明密度高低这是x射线图像无法做到的。另外,CT图像是断层图像通常是横断面所以为了显示整个器官,就需要多帧连续的断层图像,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张CT片上有若干个小图像的原因。 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较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除颅脑、肝、胆、胰、脾等脏器疾病外,不宜将CT检查

6、视为常规诊断手段。3)超声成像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相处理后形成图形、曲线或其他数据,借此进行疾病的诊断.人体结构就是一个复杂的介质,各种器官与组织、包括病理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声阻抗和声衰减特性。超声射入人体后,由表面到深部,经过不同声阻抗和不同衰减特性的器官与组织,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射和衰减。超声设备接收回声后,根据回声的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依次显示在荧屏上,便可显示出超声图像。入射超声如遇到活动的小界面或大界面后,其散射和反射的回声会产生频率的改变即频移。这称为

7、超声的多普勒效应。利用这一特性可对心、肝、肾等脏器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实时观测。 我们在医院常见的多是B型超声仪即B超,其实超声仪器设备类型很多。B型超声仪是以明暗不同的光点反映回声变化、形成断面二维声像图;A型超声仪是以波幅变化反映回声的情况属早期产品;M型是以单声束取样获得活动界面回声最后得到“距离一时间”曲线,如心脏瓣膜曲线、心壁活动曲线等就是M型组声心动田。上述3种均为脉冲回声式还有一种是频移回声式,它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可对心脏与血流进行探测分析包括频移示波型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检测技术 在临床,脉冲回声式B型超声应用较广,而且它也多是新的先进超声设备的核心组成部

8、分,超声心动因也是我们在临床常见的一项检查其实它也包括很多种如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连续关系等)、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血管内血流方向、速度和状态)。超声检查无刨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是许多内脏、软组织器官检查的首选方法,尤其对肝、肾等实质性脏器内局限性病变的诊断以及胆囊内微小的隆起性病变和结石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在早期妊娠诊断、体检和防癌普查等方面也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超声的物理性质使其对骨骼、肺和肠管的检查受到限制,而且超声成像中的伪像较多,图像质量易受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所以在做妇产科或盆部检查时要憋尿使膀肮充盈以避免气

9、体干扰。还有就是其显示范围较小,图像的整体性不如CT和MR。4)核磁共振成像(MR)核磁共振亦称磁共振、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于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种成像技术。参与MR成像的因素较多、技术比较复杂,涉及的内容也较为专业,我们只做简要介绍。MR是将患者置于强的外磁场中,发射无线波,再瞬间关闭无线电波,接收由患者体内发出的磁共振信号,然后用磁共振信号重建图像。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异是CT成像的基础并有CT值表示密度的高低。但MR成像却有多个参数,如T1、T2和自旋质子密度等。Tl是纵向弛豫时间T2是横向弛豫时间它们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必过多了解,只要知

10、道不同组织结构其T1、T2和质子密度不同。例如,正常肝的T1值是14070,肝癌则为300450;又如正常大脑的T1值是600T2值是100;正常小脑T1值是585,T2值是90。有了这种差异,我们就可以获得选定层面各种正常或病理组织的影像。与CT一样,MR图像也是以不同灰度显示的黑白影像但CT只反映组织密度,而MR图像则可反映T1、T2或质子密度。在T1图像上,脂肪呈白影;脑与肌肉影像灰;骨与空气影像黑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T1和T2反映的是不同时间,所以在T1和T2图像上,相同组织的灰度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例如,脑脊液在Tl图像上影像黑(低信号),而在T2图像上呈白色(高信号)。不同病理组

11、织的信号强度也不相同例如,水肿在Tl图像上呈黑影,而在T2图像上呈白影;钙化灶则在T1和T2图像上均呈黑影。MR所显示的解剖结构逼真,使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均可清晰显示具有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力无骨伪影干扰不用对比剂即可进行血流成像,其多参数成像便于对照比较、并可获得多方位成像、是普通CT难以做到的。MR诊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较为成熟。但它不是没有缺点,如对钙化灶显示不敏感,在显示骨骼和胃肠方面有一定限制,还会受到磁共振机伪影、运动伪影、金属异物伪影的干扰。MR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检查所需时间长也是不足之处。另外,置有心脏起搏器或人工金属材料如动脉瘤夹等的患者,禁用MR检查。

12、还有,在较为封闭的扫描孔中患者要坚持不动较长时间,可能会带来不适感。(二) X光片、CT和磁共振(MRI)能相互替代吗?三者间有什么区别呢?全网发布:2011-11-13 10:24 发表者:李志钢(访问人次:3903) 门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患者要求做CT来替代普通X光片检查或者要求用磁共振代替CT检查,认为磁共振比CT清楚,CT比X光检查清楚。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这三种检查手段是不能互换替代的。下面我来谈谈这些检查的目的和作用。 X光检查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检查方式。对于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的骨病、关节部位骨性病变、不透光异物存留、心肺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梗阻

13、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另外,X光片还能拍摄动力位相,能发现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才感觉到不适的疾病。尤其是动力位片检查,目前在国内尚极少能用磁共振替代X光检查的。X光检查费用低廉,投照量小,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常规检查。 CT检查在显示横断面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尤其是对密度高的组织显像清晰,对于测量骨性结构之间的距离精确度高。CTA能清晰的显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变,对肿瘤的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X光片。而且,多排螺旋CT能进行三维成像,有助于立体显示组织和器官病变。但是,CT扫描限于技术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及扫描层面间隔限制,不能整体的阅读检查部位的信息,导致有一定的漏诊率。另外,CT拍摄动力位相极少运用于

14、临床工作中,而且CT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磁共振(MRI)检查与X光和CT检查最大的不同在于检查过程中没有X线辐射,对机体的损害很小。其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在骨科主要用于发现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半月板病变、炎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等。通过不同的处理技术能早期发现松质骨骨折如椎体骨折、骨盆骨折;早期发现炎性疾病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结核、骨肿瘤等。MRA对血管方面的疾病灵敏度高。但是,MRI也是有缺点的。普通MRI检查费用相对较昂贵;每个部位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非钛质金属患者无法进行磁共振检查;对骨组织的显像精确度不如CT;动态MRI费用是动态X光片的数十倍;MRI检查与CT检查一

15、样,在选择图像时受到技术员水平的限制。 因此,在脊柱外科,诊断脊柱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畸形、脊柱失稳等疾病首选X光片检查,在判断是否为新鲜骨折时可以使用脱脂相MRI检查;在诊断椎间盘病变尤其是颈椎病的诊断时,首选MRI检查,在进行脊髓形态、脊髓畸形、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等疾病检查时亦首选MRI。对于脊柱骨折、椎管病变、关节突关节病变诊断中,CT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总之,三者是不可相互替代,不是越贵的检查越能发现问题,就诊时要遵从医生的检查要求,以便能尽早、准确的发现问题。B超中TGC:给B型超声诊断仪的时间增益控制(TGC)电路,增设一个局部增益可调节电路,可达到增强某些指定区域上回波脉冲或脉冲群信号的效果,使操作者能够对任一深度区域的信号提供附加放大量,从而更有效提高图像诊断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