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27926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五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十五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十五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十五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五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五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五章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本章考点:出凝血试验的方法和原理一、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1.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即将凝血因子或激活剂加入到血浆中,使血浆发生凝固,凝血仪记录血浆凝固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如光、电、机械运动等),并将这些变化的信号转变成数据,计算机处理分析后得出检测结果。目前在凝血仪上使用的凝固法大致分为三类:(1)光学法:待测血浆在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逐渐转变为纤维蛋白,其理学性质也发生改变,透射光和散射光强度发生改变,凝血仪根据这种光学性质的改变来判断凝固终点。光学法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图12光学法(比浊法)检测原理示意图(2)粘度法:在待测血浆中加入小磁珠,

2、利用变化的磁场使小磁珠产生运动,随血浆的凝固,血液粘度增加,小磁珠的运动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小磁珠运动强度的变化来确定凝固终点。(3)电流法:该法将待测血浆作为电路的一部分,由于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可利用电流的断与否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与否,即判断凝固终点。图13手工法(上图)和粘度法检测原理示意图2.发色底物法:该法主要是利用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来推算所测定物质的含量。基本原理为:首先人工合成含某种活性酶裂解点的化合物,此化合物上连接有产色物质(如对硝基苯胺,PNA),待测血浆中含有活性酶或往样品中加入活性酶,化合物中的产色物质可被裂解下来,使待测样本出现颜色变化,根据此颜色变化可推算出被

3、检物质的含量。一般产色物质选用PNA,游离的PNA呈黄色,测定波长为405nm,而连接PNA的化合物为无色。利用该法检测的物质有AT-、PLG、PC、PS等。图14人工合成的化学发光底物的结构模式图3.免疫学法: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自动凝血仪多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二、血凝仪性能评价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血凝仪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性能评价:1.精密度:也称重复性测定,即评价血凝仪分析的偶然误差。评价时,可用相同或不同质控血浆或新鲜病人血浆在相同或不同时间内进行检测,分析批内,批间重复性及总重复性测定,最好采

4、用高、中、低三个水平的样本进行测定(n15)。常见的血凝指标(PT、ARTT、FIB)的精密度性能要求见表2-33-1。2.线性:以质控物、定标物或混合血浆测定在不同时间稀释(45个浓度)时的各种自动血凝分析相关参数,可观察各种参数是否随血浆被稀释而相应减低。理想结果是不同程度稀释及其相应结果在直角坐标上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例如大多数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的线性为0.59gL。3.污染率:即不同浓度样品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Bioughton法测定,即高低2个活性含量的血浆,先测定高值样品3次(H1、H2、H3),随后测定低值样品3次(L1、L2、L3)。携带污染率=(L1-L3)(H3

5、-L3)100%。4.准确性:即以参考方法确定的参考品或校正品对血凝仪测定的准确性予以评价,定值参考品须由厂家提供或使用规定的校标物。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PT、APTT、FIB的总允许误差要求(见表2-33-1)。准确性也可通过传统的回收率加以评价。回收率=回收浓度加入浓度l00%,其中回收浓度=测定浓度基础浓度,加入浓度=标准液浓度标准液量(血浆量+标准液量)。5.相关性研究:也称可比性分析,主要取决于对比方法的性能。最好选择参考方法为对比方法。目前,由于大多数血凝分析参数缺乏参考方法,也可使用被评价血凝仪与已知性能并经校正的血凝仪作平行测定。如偏差为固定误差或比

6、例误差,可能是仪器没有校准,重新校准后即可使用。如偏差缺乏规律性,则可能为仪器本身缺陷,用户难以解决。6.干扰:即血凝仪在有异常样品或干扰物存在情况下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因素包括溶血、高脂血、高胆红素血等。习题5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中那项是异常的A.血小板计数B.血小板功能试验C.束臂试验D.凝血试验E.纤溶试验答疑编号500726250101正确答案C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5型,即单纯紫癜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和混合型。本症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发作时可有白细胞数、中性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骨髓象、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试验、凝血和纤溶试验均正常。束臂试验阳性、血沉则

7、增快、IgA增高。此外,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A与补体复合物的颗粒沉积,对确诊有价值。习题6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不说明A.血小板破坏增加B.血小板消耗过多C.血小板功能异常D.血栓性疾病E.阿斯匹林治疗无效答疑编号500726250102正确答案E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是反映血小板的平均生存期。检测方法多采用丙二醇(MDA)法或TXB2法,其原理是由于阿斯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环氧酶活性,使MDA和TXB2合成受抑制,故血小板MDA和TXB2含量减低。新生的血小板由于没有受到阿斯匹林的影响,其MDA和TXB2含量正常。试验时让病人口服阿斯匹林,血小板MDA和TXB2含量减低,随着骨髓制造的新生血小板

8、释放到外周血,血小板MDA和TXB2含量随之增加,并逐渐恢复到服药前水平。这个恢复到正常的时间就是血小板平均生存期。当血小板破坏增加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种或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SLE;血小板消耗过多性疾病,如DIC、TTP、HUS;以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血小板生存时间都会缩短。而阿斯匹林治疗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并不直接影响血小板生存时间。习题7以下那项检测结果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有意义,A.外周血BPC减少B.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C.骨髓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D.PAIg和(或)PAC3增高E.血小板寿命缩短

9、答疑编号500726250103正确答案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是体内存在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此抗体是针对血小板膜的糖蛋白,而在骨髓巨核细胞中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IV期巨核细胞)膜上也具有被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识别的抗原,也被自身抗体所破坏,因此虽然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活跃,但期巨核细胞均被破坏而明显减少,成为诊断ITP的主要依据。许多情况下BPC均可减少,PAIg和(或)PAC3增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血小板寿命缩短也可见于许多情况,如药物性血小板减少。习题8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血小板体外对那种诱导剂发生正常聚集反应,A.ADPB.瑞斯托霉素C.凝血酶D.肾上腺素E.花生

10、四烯酸答疑编号500726250104正确答案B解析:血小板无力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它的基本缺陷是血小板膜GPba数量减少或缺乏,也可出现GPba基因的缺陷。患者的血小板对ADP、胶原、肾上腺素、凝血酶、花生四烯酸等诱导剂无聚集反应,但对瑞斯托霉素有聚集反应。习题9APTT试验时,在脑磷脂和激活剂存在条件下,被检测血浆凝固时间延长,但是在加入血小板溶解液后凝固时间比原来缩短,说明患者血浆中存在A.狼疮抗凝物B.过量抗凝血酶(AT-)C.肝素D.口服抗凝药E.凝血因子缺乏答疑编号500726250105正确答案A狼疮抗凝物是一种病理性抗凝物质,主要见于SLE、自发性流产、多发性血栓形成和血小

11、板减少症等患者血浆中,在脑磷脂和激活剂存在条件下,检测血浆凝固时间,存在狼疮抗凝物的血浆凝固时间延长。但是要确诊狼疮抗凝物的存在,就要先排除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口服抗凝剂、肝素治疗以及DIC引起的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做纠正试验。试验原理如果上述血浆中存在狼疮抗凝物,则在加入血小板溶解物后,延长的APTT试验被纠正。习题10血管性血友病缺乏是哪种因子,A.FVIIIB.FIXC.vWFD.TME.FXI答疑编号500726250106正确答案C习题11血浆因子、和的促凝活性测定结果发现F:C减低,不会见于以下那种疾病,A.血友病AB.血友病BC.血管性血友病D.血中存在F抗体E.DIC答疑编号5

12、00726250107正确答案BF:C是因子活性测定,减低见于血友病A(先天性F缺陷)、血管性血友病(缺乏vWF,而vWF具有F的活性)、抗体的存在当然会抑制F的活性、DIC由于高凝,消耗大量凝血因子,也包括F在内。而血友病B是先天缺乏F,所以不影响F的活性。习题12以下那组试验在诊断血友病时排除因子抑制物的试验,A.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及其纠正试验B.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检测C.凝血因子抗原含量检测D.BT和vWF:Ag检测E.复钙交叉试验答疑编号500726250108正确答案E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因子、和基因缺陷、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插入等导致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酶原酶的功能

13、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或称为血友病甲、因子缺乏症或AHG缺乏症;血友病B或称为血友病乙、因子缺乏症或PTC缺乏症;因子缺乏症,曾成为血友病C、血友病丙或PTA缺乏症。筛检试验结果:APTT延长,而PT正常。纠正试验可分别在患者血浆中加入1/4量的正常新鲜血浆(含有除F之外的所有凝血因子)、硫酸钡吸附血浆(不含F、F、F、F) 或正常血清(不含F、F、F)再做APTT试验或STGT试验,如果正常血浆和吸附血浆能纠正的结果而血清不能纠正,则为因子缺乏,为血友病A;如果吸附血浆不能纠正,而其它两者都能纠正,则为因子缺乏,为血友病B;如果三者都不能纠正,则为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存在,包括使用肝素治疗。也可以采取单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检测和凝血因子抗原含量检测具体鉴别是那种因子缺乏。排除试验可做BT和vWF:Ag检测以除外vWD,做复钙交叉试验以排除各因子的抑制物(尤其是F抑制物)存在。深入研究可做基因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