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26240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Word 文档 (4).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一、近年中考溶解度曲线考查方式:(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属于中考的必考内容。考查方式:一线型、二线型、三线型、四线型、实验与曲线融合型等。要明确:各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由来: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许多点组成的一条光滑曲线,反过来讲: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相应的温度;会看图中各类曲线的走势,明确其中的含义;知道各类曲线的交点的含义:在该温度下两类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会通过比对坐标图中纵截距的长短,来判断温度变化引起各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多少;根据曲线的走势,会采取一定方法(改变温度、溶剂量等)实现该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变与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会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等;知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以其溶解度“反常”的特性;会判断“线外点”所对应的溶液的状态。二、知识梳理与答题指导点的意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变化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

3、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应用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

4、曲线的应用。例1(2013张掖)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而通过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解答:解: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

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故选D点评:来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例2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

6、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答案】D【解析】A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比较溶解度大小,应指明温度B因为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温度由t2降到t1,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C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D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例3(2013淮安)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7、CBA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0%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A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降温至低于t2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据t2时A的溶解度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3)

8、一定温度范围内,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相同温度溶解度变化幅度越大,则析出晶体越多;(3)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解答:解:(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2)t2时,A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不会全部溶解,最多溶解25g,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3)t3t2,A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比B大,所以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A;(4)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降温、蒸发溶剂,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

9、到C的饱和溶液,要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降温的方法,t2时,C的溶解度是25g,即降温至t2时恰好饱和,所以应降至t2时以下;故答案为:(1)CBA;(2)20%;(3)A;(4)降温至低于t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考查、重点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应用,能很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4(2013潍坊)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

10、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解答溶解度曲线上任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等解答:解: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与一点,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正确;B、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B说法错误;C、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33.3%故C说法

11、错误;D、由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降温例5(2013绵阳)如图是MgS0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MgS04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t2时的MgS04饱和溶液,不管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均有晶体析出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Dt2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考点

12、: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有关意义进行分析,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物质,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反之则升高温度,据此解答解答:解:A、t1时,MgS04和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B、硫酸镁溶液在温度低于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在高于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

13、正确;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t2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例6(2013上海)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1)甲烧杯中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温度 、 溶剂的种类 (3)将乙烧杯中的溶

14、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40.0 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 t2(填“”、“”或“=”)(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温度溶解度(g/100g水)2031.64063.950145601107014080169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 5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来源:数理化网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溶液的状态;(2)将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溶液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由t1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数据计算溶解度;(4)将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能存在较大的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