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导游词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25932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江堰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都江堰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都江堰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都江堰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都江堰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江堰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导游词(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都江堰导游词作为一位精彩的导游人员,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探讨的文体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都江堰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都江堰导游词1都江堰熊猫乐园景区是世界唯一的大熊猫救援与疾病防控探讨的专业机构,占地760亩。有大熊猫疾病防控探讨区,救援隔离检疫区,康复训练区,公众教化区,办公区和自然景观区等7个功能区组成,可满意40多只大熊猫的救援,饲养管理须要。其中大熊猫康复训练区,公众教化区和自然景观区约500亩的范围面对观众开放,开展公众教化。现有的基地绿树成荫,翠竹葱郁,鸟语花香,空气

2、清爽。整个基地参照国家绿色三星标准设计,建筑与自然环境奇妙融合,为大熊猫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都江堰导游词2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巡游。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华蜜大道转上玉垒山马路,去参观著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犬牙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裕和漂亮。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经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

3、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立了绝无仅有的都江堰工程,特别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浇灌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特地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超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阅历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始终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才智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浇灌面

4、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宏大功能的奇妙所在。我想这也是各位今日巡游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爽,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巡游。都江堰俯视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望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浇灌的水进内江,

5、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奇妙协作,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日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洁。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宏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立所体现的相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日,仍旧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具体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简单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二王庙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

6、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会。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设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闻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

7、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原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与陈设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亲密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动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闻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特别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当

8、是完备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敬重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全部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

9、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途”,所以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很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宏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需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

10、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喧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复原。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喧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晰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雄伟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修理治理的阅历总结,字句精炼,

11、涵义精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年头埋下的,只要望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浇灌。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

12、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许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开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阅历还有许多,有的我们在巡游中再作说明。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实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特别精致,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祥瑞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

13、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爱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爱护都江堰。安澜桥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闻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安澜桥是我国闻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原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

14、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立。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折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会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鱼咀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

15、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浇灌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削减,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鱼嘴还具有肯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

16、,依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志向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削减了内江淤塞之害。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实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积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飞沙堰金刚堤终点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其次个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