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24328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共9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3题。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 “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

2、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

3、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4、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是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

5、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D、藏族人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C、清代后期“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D、随着汉藏之间各自需求的变化,贸易范围必将扩大,“边茶贸易”必将取代“茶马互市”。二、文学类文章阅读(共14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4-6题。江南无雪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向

6、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

7、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

8、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

9、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4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5请简析第四段的表

10、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5分)6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大量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10题。(共17分)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

11、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B夫人之相与 夫:助词,引起下文。C终期于尽 期:期望,希望。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2、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倚歌而和之B当其欣于所遇 月出于东山之上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 录其所述 其孰能讥之乎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于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一般特点。B本文一开头就呈现出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其中包含着人怎样在人世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态度,由此引发感慨,可谓入题自然。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

13、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见解独到,这正是本文作者立意的高远之处。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4分)(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共5分)1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明月何皎皎选自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这首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全诗充分运用 和 描写,刻画了一个 的游子形象。(三)古代诗歌默写(共6分)12、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4、(1)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2)契阔谈,心念旧恩。 , 。(3)羁鸟恋旧林, 。 ,守拙归园田。四、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