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2.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22853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农业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节 农业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节 农业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节 农业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节 农业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农业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农业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教版初中地理 七年级上册 参考地理可以这样学(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5)设计自然环境与农业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学研究室 李向华【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经济与文化”部分有这样的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1.主题确定尊重自然规律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前提,“我国农业分布”就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的具体体现。可以说,“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是基础目标,是落实“因地制宜发展农”的载体,在“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过程中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才是最高目标。影响“农业分布特点”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

2、也包括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显然,认识自然要素对农业的影响是基础和前提。基于以上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是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分布与发展的影响。2.内容分析农业影响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只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农业的培育对象都是动植物,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环境,所以,尊重自然环境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和农作物,就是“因地制宜”的重要体现。“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包括农业部门的分布和农作物的分布两个层面。合理布局农业部门是合理布局农作物的前提。因此,应该首先引导学生粗略布局中国的农业部门,

3、在布局农业部门的过程中,感悟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布局对人们生活影响重大的农作物,在布局农作物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感悟并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实施策略因为各农业部门以及各种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体现,所以“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看图说话”根据我国农业分布图说出各农业部门以及农作物的具体分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揭示影响“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的原因,即揭示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各地农业分布都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的结果,本节课首先通过对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多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经

4、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总结过程,获得农业分布的一般规律;然后又以中国农业分布为主要案例、中亚农业分布为拓展案例,引导学生经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过程,获得认识农业分布的一般方法。这样做,过程扎实,结论可信,效果理想,是一种很科学的认知方法。总之,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各农业部门以及农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感悟并理解“因地制宜”的概念,进而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情感态度与实践能力。同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分布的一般方法,掌握农业分布的一般规律,理解并践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核心理念。【教材分析】1.选取内容“自然环境与农业”选自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

5、四章第二节农业中的内容。本节课意在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经济与文化”部分以下课程内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影响“农业分布特点”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也包括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显然,自然要素是基础。因此,本节课重点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分布的影响。2.整合资源教材中安排了“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以及“走科技强农之路”四部分内容。本节课整合了教材中与探究主题“自然环境与农业”相关的前三部分中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在“中国的自然

6、环境”和“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后,为了避免重复,教材中没有再次提供影响农业分布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资料。本节课将中国的地形、气温、降水、日照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地图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随时查阅。教材以文本的形式介绍了“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对学生理解影响农业分布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重要作用。但是,每个区域都是独一无二的,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在一个各种要素同时起作用的区域中合理布局农业,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因此,本节课依次为学生提供了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区域的农业分布图以及地形和气候图,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农业部门分布的一般规律:种植业通常分布在光、热

7、、水、土配置都优良的区域;畜牧业通常分布在光、热、水、土配置都较差的区域;林业通常分布在光、热、土配置都较差,但是降水相对较多的区域。教材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重点介绍了中国农业部门以及农作物的具体分布。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本节课在学生运用前面获得的农业分布的一般规律,亲自尝试布局中国农业部门以及农作物之后,为学生再次提供了中亚的位置与地形资料,再次通过陌生的区域案例,检验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分析关于农业的内容,在六年级下册世界区域地理中有所介绍,所以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认识并不系统。本节课力求通过中国这一典型案例,使学生对农业

8、分布与发展的认知达到系统化和条理化。本节内容安排在“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后,学生已经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初步理解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节课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农业分布与发展的影响。2.认知规律分析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很形象的揭示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做中学”可以说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所以,“分布规律”一定是学生自己发现并自主进行总结归纳,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因

9、地制宜”一定是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才会促进学生理解并践行。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供学生实践。一是为学生提供了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区域的农业分布图以及地形和气候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农业部门分布的一般规律。二是为学生提供了中国的地形、气温、降水、日照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地图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自主归纳出的农业部门分布的一般规律,设计图例,合理布局中国的农业部门。三是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地形、气温、降水、日照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地图资料,合理布局中国部分农作物以及畜种。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

10、思维发展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感受农业的重要性。2.运用地形、气候等资料,因地制宜布局我国农业部门及农作物,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3.学会认识区域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提升人地和谐的理念与能力。二、学习重点运用地形、气候等资料,因地制宜布局我国农业部门及农作物,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三、学习难点学会认识区域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伴随歌曲在中国的大地上,欣赏农业相关图片,说出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关于农业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二)

11、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教师出示“吃货眼中的中国”中国部分特色美食分布示意图,以农业对饮食的影响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感受举例说明农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悟农业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在感悟农业重要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探究农业的必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探究重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了解农业部门为了探究的方便,教师建议可以根据培育对象以及劳动方式的不同给农业进行分类,教师依次给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相关图片,学生猜测图片所示的农业部门,教师适时简述相关概念。【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出发,唤起学生对农业部门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分类研究。2

12、.探究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各农业部门的培育对象是动物和植物,并提出“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不同农业部门对这些要素的需求或依赖程度一样吗?”引导学生将区域的自然要素分成优、良、差三个等级,根据动植物生长习性,初步确定各农业生产部门对各自然要素的需求情况:渔业对水的需求为优,其他条件为差即可;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依赖于牧草的质量)培育对象均为植物,对光、热、水、土的需求都应该为优。影响因素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热光水土教师先后出示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典型区域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资料,学生合作探究相关典型区域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师生合作调整表格中各

13、农业部门尤其是林业和畜牧业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需求差异。请学生对表格进行简单总结:种植业通常布局在光、热、水、土都优良的区域;畜牧业通常布局在光、热、水、土都较差的区域;林业通常布局在水为优,其他条件都较差的区域。【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比较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差异,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原则,总结出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农业部门和农作物分布提供基本理论依据。3.认知梳理【设计意图】回顾探究过程,梳理探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提升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4.布局中国农业部门根据前面的探究结论,教师以渔业分布为例进行示范,学生运用中国地形图、年平均气

14、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光照图等资料,小组合作设计图例,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绘制在空白的中国轮廓图中,完成中国农业部门规划。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说出布局理由。期间,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完善自己小组的作品。教师依次出示中国各农业生产部门的分布示意图以及景观图片,验证学生的探究结论。在验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部分农业部门零散分布区的自然条件。【设计意图】遵循“从一般到个别”演绎推理原则,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再次深入理解各农业生产部门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验和感悟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5.给农作物找家教师给出不同作物的图片和生长习性,学生运用中国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5、、年降水量分布图、光照图等自然环境资料,小组合作,将不同的农作物图片,粘贴在刚才完成的中国农业部门分布图中,完成中国农作物布局。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说出布局理由。期间,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完善自己小组的作品。教师依次出示中国各种农作物分布示意图以及景观图片,验证学生的探究结论。【设计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再次体验和感悟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6.回看美食,总结提升教师再次展示中国美食分布图,学生说出中国美食与农业分布之间的关系。教师总结本节课研究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我们发现,自然环境影响区域的农业发展,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要想更好的生产与生活,就必须发展好农业,而要想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这就是因地制宜。教师指出影响农业分布与发展的因素还有市场需求、科技发展、国家政策调整等社会因素,建议同学们运用今天的探究方法,继续进行探究。教师指出,正是由于中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样的优异成果。【设计意图】回到饮食话题,再次体验农业分布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感悟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拓展应用以“一带一路”为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