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22488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日期:2011-9-22 10:27: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字: 三年级,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接着让量一量书上的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学生示范围一围;画一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其次;对比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出不稳定性。最后通过观察例举;猜一猜巩固认知。 不足之处:因为

2、我担心学生不能备好学具;于是一手操办。学具准备不充分;在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利用对长方形旧知的迁移;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点。围一围的操作范围小;马上进入画一画环节。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就开始画长方形;并没有把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区分开来。于是“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成了学生画图的要求;但是在要求之后;部分学生都排除了水平画法和垂直画法;都在方格纸上画倾斜的平行四边形;这样难度大幅度增加了。疑惑:这是在哪里出了岔子了?幸好在说你是怎么画的?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怎样简便的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鼓励能正确得画出倾斜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又多占据了一些课堂时间。总缺乏课堂练习。 重新设计应该注意的地方:让

3、每个学生都参与围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中;在学生画平行四边形之前;应让学生说说画时应注意的地方;同时在学生画时出现不规则的地方让学生展开讨论。预设出学生画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先画两条与方格重合的现;再画两条斜边。画完后总结最佳画法:先把直边画对了;斜边再连线就可以了。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

4、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

5、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

6、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

7、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时间计算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时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教学方法: 1、设疑

8、激情: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时我利用新年到;大家欢天喜地;喜迎午夜新年到了的场景;通过学生们的倒记时导入新课;在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下;由学生自己引出“秒”;学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揭示课题“秒的认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七个环节:认识秒针和1秒、体验1秒的长短、1秒的价值、教1分=60秒、体验1分的长短、小结。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感知;激励学

9、生再课堂上认真思考;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真正会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秒针的走动情况;组织学生体验1秒与60秒;观察分针走动情况;让学生知道1分=60秒;通过集体活动、合作活动、小组活动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续时间。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秒这一时间单位应用的广泛性。练习中;我加入了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如:

10、阅读短文小宇的一天帮助学生理解;实际是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时间单位的应用能力。 4、交流评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秒针与分针、时针的区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抽象出1分=60秒。 2、活动实践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会用各种方式估测活动的时间;集体活动时我用钟表记时;来看看学生60秒

11、能做些什么事情;加强学生对1分=60秒的认识;从而感知60秒。 3、独立思考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把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教学中;认识秒针和1秒、体验1秒的长短、1秒的价值、教学1分=60秒、体验1分的长短、小结;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给学生留出时间想一想;然后再与同桌学生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说出来。 4、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人。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

12、的意见时;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就是正确的;就是最好的;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总想辩解。这时;我就会对学生说:“比一比;看谁最懂得尊敬别人;能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发言。”这样不仅使急于辩解的同学静下来听;更促进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具体;说完整。同时;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是正确的。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当在课堂上意见有分歧的时候;我们常常常会留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会用“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想法”来平息他们之间没有结果的争论。这时候学生往往听得最认真。 从整个教学设计来

13、看;我能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到的;我决不设计包办代替。努力设计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地思维。 四边形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教学四边形时;出示“喜羊羊开店”的情境;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倾听;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作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就自然愿意倾听了。课堂中我始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2、这节课主

1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及自主探索;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能性教学反思 上可能性这课之后,有个孩子天真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觉得今天的课不像数学课?令我哭笑不得;但更让我深思:数学课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可能性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领域概率与统计中的内容.课前,我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区分可能性知识的感知还是比较丰富的,只是有些零散、杂乱,大都建立在经验上,带有缺陷,数学化的程度较低.因而,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把认识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大小同时纳入到第一课时进行教学

15、,并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贯穿全过程,创设生动、直观、有趣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猜想一实验一统计一验证一推理,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他们的数学思考得到更好的发展,品味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反思 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后来;在教导主任和年级组成员的共同商讨下;把例题与习题交换;觉得这样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这样;把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题整理成一个情境串;学生从开始到结束;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学得自然新鲜。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电话号码的选择、寻找生活中“0”在前面的数字排列;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电话号码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