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214506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秋粮作物栽培.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主要秋粮作物栽培技术规程粮食类玉米水稻大豆红薯经作类棉花小辣椒前 言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正常年景,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1%、全国的1%。近年来,胡总书记、温总理先后视察南阳,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粮食生产连续五年突破100亿斤,2010年达到116.8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打造南阳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之年。开展抗旱浇麦、实现小麦正常生长对于夺取夏粮丰收、为南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站在打造南阳粮食主产区的高度,站在发挥职能作用、树立农业部门良好形

2、象的高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干旱、低温等不利气象条件,狠抓小麦增产关键技术的推广和落实。当前,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各地纷纷以中耕、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为重点,积极扎实开展春季麦田管理,小麦苗情转化较快,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要打造粮食主产区的形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务必按照“夏秋并重”的要求,及早着手,进一步抓好秋季粮食生产。秋季农业生产作物种类多,时间短,灾害重,管理回旋余地小。搞好秋季粮食生产,在稳定秋粮面积的基础上,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依靠科技增产量、增效益。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由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市栽培、种子、土肥、植保等方面专家,制定了

3、南阳市主要秋粮作物栽培技术规程,并编印成册,供各级农业部门在指导今年秋季农业生产中参考使用。南阳市农业局 二一一年二南阳市夏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玉米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和轻工业及新型能源工业原料。近几年,我市玉米生产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单产、总产不断提高。2009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390.28万亩,平均单产372.1公斤,总产145.22万吨。2010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678.2万亩,平均单产431公斤,总产292.3万吨。面积比去年增加287.92万亩,平均单产增加58.9公斤,总产比去年增加147.08万吨。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玉米生产技术水平,夺取今年玉米丰产丰收,结合

4、我市生产实际,特制定如下栽培技术规程。一 、播前准备(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一般在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宜选用蠡玉35、阳光98、创吨998、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创吨4号、晋单51、中科11等耐密型品种;在生产条件较差的丘陵地区,宜选择蠡玉16、中科11、鲁单981、济单7号、中科4号、浚单22、登海605等大穗型品种。玉米生长季节自然灾害发生较重的地区,应以抗逆性较强的品种为主,如鲁单981、登海602、中科11、豫单998等,或进行不同抗性高产品种合理搭配,以增强玉米的稳产性。购买种子应选择信誉好的大公司品牌种子,种子质量标准应达到:纯度96%,净度98%,发芽

5、率85%,含水率13%。2、种子处理(1)精选种子:因当年用的种子产于上年,存放时间较长,农民购到种子后,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时到下午4时进行晒种,(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连续晒23天,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13%28%。(3)药剂处理:一般选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在播种前一天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包衣可选用20%福.克悬浮剂或5.4%吡.戊玉米种衣剂,以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等。药剂拌种可选用戊唑醇、福美双、粉锈宁等,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用辛硫磷、毒死蜱等拌种,可防治地老

6、虎、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种衣剂及拌种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二)播种机具的选择与调试1、机具选择:目前我市主要推广麦后免耕覆盖机播技术,针对因麦秸缠绕引起的下籽不均、深浅不一、缺苗断垄等生产实际问题,应选用装有秸秆切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将麦秸切碎至5厘米左右并均匀抛撒。2、机具调试:播种前要根据种植密度确定行距、株(穴)距,核准排种量和排肥量,并把机具调整到位。半精量播种,要求每穴种子13粒,精量播种每穴1粒。机具调整好后要先进行试播,检查播种深度和播种均匀性,检查行距、株(穴)距、覆土、镇压等是否符合农艺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调整合格后才能进行作业。(三)肥料准

7、备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中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释肥等。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要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磷肥按氮肥的1/3左右)、分次施入的原则。我市氮肥施用参照标准:产量水平600公斤/亩地块,亩施纯氮1214公斤。二、播种(一)播种期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一般要求在6月上旬种完为宜。麦套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前34天趁墒套种,以免小麦机收碾压玉米苗。(二)播种量播种量一般为23kg/亩,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三)播种方式高产田宜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7080厘米,窄行4050厘米;中产田可采用等行距播种,行距6065厘米。(四)播种深度

8、一般以56厘米深为宜。墒情较好的粘土地,应适当浅播,以45厘米为宜;疏松的沙质壤土,适当深播,以67厘米为宜;若土壤含水量过高,不宜深播。播后及时镇压保墒,以利出苗。(五)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型品种每亩定苗4500株左右,大穗型品种每亩定苗3500株左右。同一品种,在水肥条件好、地力水平高的地块种植,要比在水肥条件差、地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块,每亩增加300500株。(六)足墒播种充足的土壤墒情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的基本条件。在适播期内,要趁墒抢种,若土壤墒情不足,播种后要及时浇蒙头水。(七)施好

9、种肥种肥可促壮苗早发,种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通常每亩施尿素34公斤和部分磷钾微肥,在玉米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套种田可结合浇蒙头水施入。三、田间管理(一)苗期管理1、化学除草:播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土壤封闭墒情不足时,要适当加大喷药用水量;苗后除草,采取定向喷雾,严禁喷到玉米植株上,以免造成药害。2、间苗、定苗: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定苗时,要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苛求等距,对个别缺苗地块,可在邻近留双株补齐,按合理密度留足苗。3、追施苗肥:要普遍施用苗肥,促苗早发。苗肥在玉米5叶期施入,将氮肥总量的30%及磷钾肥沿幼苗一侧(距幼苗1520厘米)开沟(深

10、1015厘米)条施或穴施。4、蹲苗:蹲苗是促进玉米根系下扎,提高玉米后期抗旱性和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玉米苗期耐旱怕涝,在土壤不太干旱的情况下,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适当的干旱,有利于玉米蹲苗促壮。5、病虫害防治:适时防治地老虎、麦秆蝇、蓟马、粘虫、甜菜夜蛾等害虫,在稻区周边田块要重点防治灰飞虱,以控制粗缩病。(二)穗期管理1、追施穗肥:穗肥有利于雌穗小花分化,增加穗粒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株高1米左右,1112片展开叶)将总氮量的60%施入。2、合理灌溉:玉米拔节后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发生干旱(俗称“卡脖旱”),将影响抽雄和小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玉米需水量最多,是

11、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期干旱将影响玉米散粉,甚至造成雌雄花期不遇,降低结实率。因此,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后25天这一段时间,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3、病虫害防治:适时喷施杀菌剂防治叶斑病;大喇叭口期进行药剂丢(灌)心,防治玉米螟。(三)花粒期管理1、补施粒肥:玉米后期如脱肥,用1%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喷洒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以后。高产田块,也可在抽雄期再补施57公斤尿素。2、保墒防衰:玉米生育后期,保持土壤较好的墒情,可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并可防止植株早衰。此期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水。四、适时收获目前,我市玉米收获时间普遍偏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天,

12、即籽粒变硬,出现光泽,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一般可增产10%左右。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当籽粒含水量达到13%14%时安全贮藏。五、减灾措施我市玉米生长季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针对灾害要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确保丰产稳产。(一)涝灾玉米前期遇到涝灾,要及时排水,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5天。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但淹水不应超过1天。(二)雹灾苗期遭遇雹灾,应加强肥水管理,可根部或根外施速效氮肥,促进快速恢复,降低损失。拔节后遭遇严重雹灾,应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三)风灾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玉米会自行直立,基本不影响产量。小

13、喇叭口期后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应及时扶正,并进行浅培土,以促进气生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降低产量损失。此外,对易倒伏品种或种植密度过大有倒伏倾向的地块,应适时喷施玉米抗倒剂进行预防。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播种苗期 (1)主要防治对象地下害虫、玉米蓟马、二代棉铃虫、二代粘虫、玉米病毒病、黑穗病等。(2)防治技术措施种子处理: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或用杀虫防病药剂混合拌种。方法:按50%辛硫磷乳油2毫升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克拌1公斤玉米种的比例,加水1公斤搅拌均匀,闷种46小时,晾干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及种传病害。黑穗病重发区,可用种子量0.20.3%的赛力散(

14、有效成分)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减轻种子带菌造成的危害。药剂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玉米出苗后,蛴螬、蝼蛄、地老虎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采用毒饵法防治。用10公斤炒熟的麦麸或豆饼,加入90%敌百虫晶体100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制成毒饵,傍晚时,把毒饵撒入玉米行间,每亩用量2公斤,防效很好。棉铃虫、粘虫、甜菜夜蛾: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当虫株率达5%时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030g或者每亩用3.2%甲维盐氯氰45毫升,加水30公斤喷雾。玉米粗缩病:粗缩病通过灰飞虱传播。要清除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滋生。在播种后,每亩用菊酯类杀虫剂2530毫升,兑水50公斤喷

15、雾,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或20%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喷洒地表及田边地头,杀灭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蚜虫。2、玉米生长中、后期(1)主要防治对象纹枯病、大小斑病、褐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2)防治技术措施搞好健身栽培:开好田间“三沟”,以利玉米各生育期的排灌;合理密植,改善玉米生态环境;科学施肥,增强玉米抗病能力。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在发病初期、病叶率20%时,每亩用50%的多灵菌可湿性粉剂、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药液喷雾,隔7天再喷一次。玉米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000倍液或5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当田间危害株率达到10%时,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2.5公斤,或10%吡虫啉40克加50%辛硫磷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