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213513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羚羊木雕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送过朋友礼物吗?他们受到礼物的时候高兴吗?你见朋友喜欢你送的礼物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抽问两三个学生)今天却有两个小朋友因为礼物的事非常的伤心。你们知道她们遇到什么事了吗?让我们来学习羚羊木雕,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二 作者介绍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

2、誉名册。三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前我们先扫除阅读障碍。抹(m)揩,擦 攥(zun)握 逮(di)捉拿树杈(ch)树木的分枝处。 颤抖(chn) 怦怦(png)心急貌;心跳貌。形容心跳的声音,是一种拟声词。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寒颤(zhn)表示冷或者惊吓后人身体自然的颤抖。2、三分钟默读,回答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即复述故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发现后强迫我去要回来,迫于无奈我去向万芳要,仗义的万芳还给了我,我却因为对朋友反悔了非常地伤心。3、具体分析:(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先是父母逼索木雕,然后“我”回忆和万芳交往的过程及赠送木雕缘由,之后硬着头皮

3、去索要木雕,最后万芳归还木雕。(板书)(2)事件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妈妈。(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我”把木雕送给了万芳。(3)父母知道后是什么样的态度? 逼迫“我”去要回来,态度坚决。(4)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通过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请找出课文原句)四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性格。1.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些句子都是属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通常会用到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2.这些句子都是语言描写,现在分角色朗读,深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感情。明确角色:妈妈、爸爸、我朗读要求:揣摩人物心理,读准语气、语调朗读指导:妈妈:那只羚羊哪儿去了?(突然)

4、 (要读出妈妈的心情,就要联系全文好好体会。读过全文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是从非洲带回来的,是家里的一个宝贝,妈妈的脾气又是那样沉不住气,一旦发觉女儿桌子上的羚羊不见了,那是什么心情?是气愤、焦急的。了解了这些,才能把这个句子的感情读出来。) 我: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小声地)(我面对妈妈的质问,心理非常害怕。)3学生自由朗读 4由同学们推举朗读好的在班上表演,情景再现。“一个_的妈妈” 板书“一个_的爸爸” “一个_的“我”5奶奶通篇只有一句话,她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思考:奶奶为什么想说又没有说?提示:奶奶深知木雕的贵重及父母的性格,知道自己说了也没有用。

5、最后为什么又“突然说”?提示:因为她觉得做出反悔的事情不太好。总结:奶奶的话没有起效果,更加突显父母态度的坚决不可改变,衬托出他们的固执和蛮横。 “一个 的奶奶”板书6万芳妈妈也只有3句话,但凭简单的几句话,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提示:同样严厉,并且还打算采用体罚的方式。“一个 的万芳妈妈”7万芳的人物形象我们要通过什么事件来把握呢?互换裤子、回赠礼物的事件。由此可以看出万芳是个仗义、重友谊、不贪小便宜的孩子。 “一个 的万芳” 板书五 插叙的作用这些事情都是“我”回忆出来的,本来发生的时间应该在父母逼索木雕之前,而且赠送木雕才是事件的起因,故事一开头是写的这件事吗? 不是。写的妈

6、妈发现羚羊不见了,追问它的下落。故事梗概: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我赠送木雕,父母发现后逼索木雕,然后我去索要木雕,最后仗义的万芳归还木雕。插叙:本文先写父母逼索木雕,在这中间穿插我赠送木雕情节以及赠送木雕的原因。这种写法叫插叙。定义: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插叙的作用。(提示:如果先交代和万芳是好朋友,然后又写如何送她木雕,最后父母发现后逼迫我去要回来,这样写与本文有什么不同?还会

7、不会一下就抓住读者的心?那么本文为什么能够抓住读者的心?)总结:文章结构上讲:1.充满悬念,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人。2.课文将“我”和万芳平时的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整个故事就发生在同一天里,文章就更加集中、紧凑。内容上来讲:1.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2.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看重财物,简单粗暴解决问题,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六 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那么这件事给“我”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心里难过极了。”“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啊!”这些句子属于人物塑造中的

8、什么描写?还有哪些句子也属于这种描写? (心理描写)除了心理和语言描写,本文还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来。)动作描写:推开、跑出门去、攥着、掏出神态描写:目光紧紧地盯着、咬着嘴唇看着 (略讲)环境描写:月亮出来了,冷冷的。(衬托出“我”伤心、委屈。)七 辩论释疑 文中的“我”又伤心又委屈,甚至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能全怪我吗?现在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件事到处怪谁?可以举手发言。(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我们发现,父母和孩子都有责任,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这里追究责任,而应该思考父母和孩子要怎样改进自己的做法,避免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发生后又要怎样处理才更合理。父母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9、在于:第一,应提前跟孩子说清楚木雕的价值,这样孩子在送人之前,也许就会慎重一些,或许会跟父母商量。第二,在事件发生之后,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应寻求更为妥善的方法,尽量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多理解孩子。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第一,凡事不要自作主张,应多向父母请教或多和父母商量。未成年人做出的决定难免草率或者不够合理。第二,要多和父母沟通,讲清楚自己这样做的缘由,寻求父母的理解。第三,父母逼迫自己去索要木雕的时候,要冷静沉着应对,寻找更好的办法,尽量不伤害朋友的感情。第四,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未经他们允许就转送他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八 课文拓展 那么我就给你们留下

10、思考题:(一)文中的礼物送出去之后,又想要回来,应该怎么做才能既把礼物要回来,又不伤害他人的感情呢?(二)假如“我”坚决不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我”该怎样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以求他们的理解?任选其一设计一段对话,把它写下来。九 课堂小结爱是需要理解沟通的,爱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假如父母能较早的把羚羊木雕的特殊价值告诉“我”,假如“我”能在送礼之前征求父母的意见,假如这件难过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其实生活中矛盾冲突是广泛存在的,但其中有很多是因为缺乏思想沟通,缺少必要的理解、谅解而造成的。所以老师觉得人与人之间即使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及时沟通思想,交换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多商量,学会沟通,让身边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身边人,相信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都会更快乐!板书设计羚羊木雕一个固执生硬的妈妈 逼索木雕一个持重沉稳的爸爸 赠送木雕(插叙)一个软弱无奈的“我” 索要木雕一个明白事理的奶奶 归还木雕一个严厉威严的万芳妈妈一个善良仗义的万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