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20375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月考生物复习.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章 运动与行为知识要点:1.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骨和骨连结组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有206块,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其中的头骨组成人体的颅腔,具有保护人体的脑的作用;躯干骨包括胸骨、肋骨和脊柱,组成了人体的胸腔,保护心脏和肺;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2.骨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各骨的形态虽然差异较大,但是结构却很相近,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体发生骨折,成骨细胞能使骨愈合、再生;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之分,骨松质结构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骨密质致密

2、坚硬,抗压力强;骨髓腔内有骨髓,人年幼时骨髓为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会转变为黄骨髓 。 3.人体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身体、支持运动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4.骨连结有3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其中活动的连结又叫做关节。5.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6.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肌腹在中间,呈红褐色,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莫,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如果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身体的这部分肌肉就可能瘫痪。肌腱在两端,呈白色,由结

3、缔组织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7.骨骼肌受到刺激,就会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运动。 8.骨骼肌群在运动中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9.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照对动物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等。10.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经常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地盘、地位等而发生争斗,一方或双方以战斗的姿势攻击对方,这种行为叫争斗行为,又叫做攻击行为。11.防御行为是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如逃跑

4、、静止不动、释放臭气、集体防御等。12.繁殖行为是指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的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与繁殖相关的行为。如孔雀开屏,雌、雄蛙的抱对,萤火虫发光等。13.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社群行为群体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典型的营社群生活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狼等。14.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鸟类的迁徙、筑巢等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所以又称为学习行为。第16章

5、运动与行为 习题 、选择1、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C)A、骨、关节和骨胳肌 B、骨、骨连结和骨胳C骨、骨连结和骨胳肌 D、骨、骨质和骨胳肌2、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的是: (A)A、 骨膜 B、骨髓 C、骨质 D、软骨层3、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C )。 A、骨骼 B、关节 C、骨骼肌 D、骨4、少年儿童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原因是骨成分的含量 ()A、有机物约为2/3,无机物约为1/3 B、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C、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 D、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5、终生保持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 (A)A、骨髓腔内 B、骨密质内

6、 C、骨松质内 D、骨膜内6、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修复有关的成骨细胞位于( B )。 A、骨密质中 B、骨膜中 C、骨松质中 D、骨髓中7、下面哪个部位的骨连结是半活动的骨连结? (C)A、肩 B、肘 C、脊椎骨间 D、颅骨间8、关于体育锻炼作用的叙述,下面哪一项最全面: (D)A、能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 B、能加强骨的营养C、能使肌纤维变租,肌肉粗壮 D、以上三项都是9、下面对骨胳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A、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不同的骨上 B、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C、受到刺激后肌肉能收缩 D、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骨上10、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使: ()A、肌细胞变粗 B、肌细胞变粗

7、,肌细胞数目减少C、肌细胞数目增多 D、肌细胞变粗,肌细胞数目增多11、红骨髓的主要功能是: (C)A、 营养骨质 B、产生骨细胞 C、制造血细胞 D、贮存养分12、下面哪一项不是运动系统的功能? (D)A、运动、保持体形 B、支持体重 C、促使心肌发达 D、保护内部器官13、头部左右转动时,主要是由于下列哪块肌肉的收缩: ()A、胸锁乳突肌 B、胸大肌 C、背阔肌 D、斜方肌14、骨折后骨能自己愈合主要是由于骨膜内具有 (D)A、神经 B、血管 C、血细胞 D、成骨细胞15、体操运动员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训练促进了: (D)A、滑液分泌增憎强 B、关节面软骨增厚C、关节囊和韧带增

8、厚 D、关节囊和韧带伸展性提高16、成年人的骨不再长长,其原因是: ()A、骨膜内不再产生成骨细胞 B、骨膜不再供给骨以营养物质C、骨对钙盐的吸收能力减少 D、骨干与骨端间的软骨已经骨化17、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端内和骨髓腔内的骨髓均为红色,这是什么猪的骨:(B)A、老母猪 B、幼年猪 C、大公猪 D、成年猪l8、下列对蜜蜂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C )A.工蜂职能最多,最辛苦,没有工蜂,蜂群就不能生存B.蜂王是一个蜂群的首领,并能产卵、繁殖后代C.雄蜂在蜂群中没有什么作用,可有可无D.工蜂在蜂群中的数量是最多的19、“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9、( C )A防御行为、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C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20、被蜜蜂蛰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张口求食的金鱼;母鸡孵卵;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其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B )A. B. C. D. 21、下列现象和典故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D )A. 望梅止渴 B. 老马识途 C. 杯弓蛇影 D. 受烟熏而流泪22、变色龙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这种行为对它来说( D )A. 属于防御行为 B. 有利于逃避敌害C. 有利于捕食 D. 前三项都有意义23、动物的“学习能力”使得动物更能够( D )。 A、找到配偶 B、寻找食物 C、

10、逃避敌害 D、适应复杂环境24、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装死,这种行为属于( A )。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领域行为 D、繁殖行为25、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 )A大山雀偷饮牛奶B蜘蛛结网C猕猴做花样表演D蚯蚓走迷宫26、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其主要目的是( B)A.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B.雄性吸引雌性,利于繁殖C.吓走敌害 D.寻找食物27、下列不属于动物繁殖行为的是 ( C )A家燕在屋檐下筑巢B杜鹃把卵产在苇莺的巢内,并把苇莺的卵弄出巢C动物园中,成年雄猴为争王而发生争斗D雌雄鸵鸟轮流孵卵,白天由雌鸟孵卵,晚上由雄鸟换班28、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指的是 (

11、A )A雄性青蛙的呜叫 B雌性青蛙的呜叫C雌蛙和雄蛙的呜叫 D蝌蚪的鸣声2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B )A育雏 B筑巢 C求偶 D交配30、下列哪一组行为属于鸟的繁殖行为 ( D )大雁南飞 织布鸟筑巢 老鹰捉小鸡 孔雀开屏 公鸡报晓 母鸡孵小鸡 蜂鸟采食花蜜 雌雄鸟交配A B C D二、识图填充题31、右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l)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5 ( )内有少量滑液和2 ()表面光滑,从而减少骨与骨间的摩擦。(2)关节能牢固是因为4 ( )把相邻两骨联系起来,其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3)起加固作用。(3)脱臼是指1 ( )从3 ()里滑

12、脱出来。32右图是屈肘时肌肉的协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图中(l)是( ),当屈肘时,以它为主的肌群处于( )状态;而以(2)( )为主的肌群处于( )状态。33、右图是一幅竹节虫的形态图,识图并填写有关内容。(1)竹节虫的形态像,这种现象叫拟态。(2)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可以使不容易发现它,这有利于和延续。 (3)竹节虫的拟态属于行为。三、分析说明题34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1)雄蛙在水边高声呜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行为。(2)池塘里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于青蛙种族的延续是的。(3)雌蛙先将卵排入水中,雄蛙

13、也将精子排入水中,这对完成作用有重要意义。35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回答问题: 实验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 实验说

14、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 实验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实验证明了蟾蜍在实验中确实建立起新的。第17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知识要点:1、 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发生器官是叶。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2、 蒸腾作用除了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外,还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同时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根本来源。地球上各种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