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196333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1、史学本体论历史是什么?2、历史认识论历史知识如何形成?历史知识的性质3、历史方法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总体轮廓上篇 史学本体论第一章 历史是什么 非重复性;自由意志;能否得到检验;一、历史的定义(2种)1、历史是客观存在 2、历史是史学家的精神产品二、历史是一种十分复杂且充满矛盾但毕竟有规律可循的统一过程。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1、历史发展的偶然性(2点:历史活动后果的无法把握性;具体史实的特殊、个别、非重复性);2、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思辨(3点)第二章 历史科学的特性和任务一、历史科学的定义(3种用法)一切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学二、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即特性1

2、、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相比特殊性 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般和抽象的,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历史科学则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对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事件、活动、历史人物进行具体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特殊规律;2、与一般社会科学相比 综合性、整体性将研究对象放到历史发展的整体环境中进行研究分析 把发现原因作为始终不懈的任务;3、与文学相比真实性第三章 历史科学内部的学科结构一、历史学科分类的标准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分类二、具体可分为三大类: 1、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主体学科(1)、以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进程为研究对象的“记述的科学” 通史;断代

3、史;专门史;事件运动史;(2)历史哲学对各个国家、民族历史发展进行抽象化、理论化研究;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 史学史;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历史编撰学;史学评论3、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 辨伪学;校勘学;版本学;辑佚学;考据学;史料学三、历史学科三大分支的关系1、主体学科的发展有赖于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 (史学理论研究深入的3个途径?)2、史学理论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具体的史学实践;3、历史评论对于整个史学发展以及历史学科三大分支的发展具有条件作用,促进历史的发展;第四章 历史科学与一般社会科学一、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1、政治经济学概况2、政治经

4、济学的研究方法(1)“表象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思维进程(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3)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不同3、政治经济学对历史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历史学家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2)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促进历史学知识的不断深化;(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历史学同样具有借鉴作用;二、与文学的关系1、文学:是用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下真实再现生活本身,从而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判断;2、文学的真实性:(1)本质生活的真实,不拘泥与具体情节,而是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关系;(2)细节的真实(3)做到真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3、文学对于历史的意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认

5、识,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启示;(1)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感,便于加深理解;(2)可以增补史料(3)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可以提高历史真实性文学的真实不同与历史的真实;文学中相关历史事实不能直接作为史料运用;三、与考古学的关系1、考古学:是通过人类社会物质资料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对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遗存进行发掘、整理、鉴定、分析、综合,从而研究社会发展规律;2、考古学的方法:(1)强调对人类社会劳动资料物质遗存的研究;(2)重视田野考古,认为是一切考古方法的基础;(3)重视吸收自然科学方法用于考古研究;3、考古学对历史学的意义(1)填补了原始社会史的空白(2)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

6、,提高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四、与历史地理学的关系1、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一切地理环境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1)历史自然地理;(2)历史人文地理2、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主要为沿革地理,可分为:(1)疆域政区历史地理学;汉书。地理志(2)山川河流历史地理学山海经、禹贡;3、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1)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借鉴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历史地理学,必须经过历史学的训练;(2)研究历史学同样需要历史地理学提供基础; 历史地理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感; 史学工作者需要沿

7、革地理的相关知识五、与目录学的关系1、目录学:是一种研究目录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文化典籍不断丰富背景下,在目录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目录学源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是最早的目录学专著;而四库全书总录是我国目录学集大成;2、目录学与历史学意义(1)治目录便于治史(2)治目录可以填补我国古代学术史空白第五章 历史学发展基本规律一、时代发展推动历史学的进步历史学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1、社会大动荡促进史学的繁荣(大动荡激发人们的忧患意识,推动人们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从而推动史学发展) 例:春秋战国推动史学繁荣;魏晋南北朝促进史学昌盛2、社会转型也会促进史学的发展(社会转型造成社会

8、大变革,也会给人们的历史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促进历史发展)例:秦汉时期,诞生史记二、历史观的变革也会促进史学的发展繁荣1、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天命史观”发展为“重民史观”,促进了史学繁荣;表现为:(1)、修史成风(官修、民修);(2)、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史学体裁(编年体,综合体裁世本);(3)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历史意识和史学观念;2、秦汉以后,“皇权史观”支配了封建史学的发展;表现为:确定了封建史学发展的基本格调和编撰形式,形成了以史记为核心的“二十四史”传统封建史学体系;3、近代“进化史观”促进了 “新史学发展” 严复天演论;梁启超;胡适 实证主义4、20世纪初,唯物史观传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史观

9、和进化史观进行改造,造就史学的繁荣发展;5、改革开放后,对唯物史观进行正本清源,又带来史学新的繁荣;三、个人修史创造了众多传世名著官修史书尽管是我国传统史学绪统的重要途径,但其与私人修史相比,缺陷很多;原因在于其不符合学术创造规律,无法保证学术成果的一致性;所以说,中国史学的传世名著多为个人撰史;第六章 历史科学的功能和作用一、三大功能:(一)、历史科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向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科学的向导作用,是在不同层次和范围内发生作用的;例如,一个国家的政治决策,也需要历史提供可靠的参考; 史学功能的潜功能性:史学家更愿意保持学者身份,不愿意直接与现实政治服务;(二)、历史研究是人类认识自身

10、的根本途径人类向何处去?它追求什么?向往什么?这些关于人类自身的问题,都只能从人类以往的经历中去找寻;可见,研究历史,是认识人类自身的根本途径;(三)、历史知识是人类必须的文化素质历史科学的功能之一,就是把科学的历史知识传输给人们,以完善、充实人们的文化素质;二、历史科学的作用为现实服务 1、要反对“为历史而历史”,反对脱离现实,钻进故纸堆去研究历史; 2、历史科学如何为现实服务?(1)、最根本的是保证历史研究的科学性;要追求历史之真,从历史本来面目出发,去研究得出结论;(2)、要求历史工作者关心现实,做历史进步的促进派;要从现实出发,选择历史研究课题,不断发掘历史事件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从

11、而为现实提供可靠的历史借鉴;(3).要求史学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胆识;中篇 历史认识论第七章 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一个有趣的现象:史学家“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同一历史问题,却得出不同的历史结论;为什么呢?根源于每个历史学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主体意识结构,从而完成对历史问题的不同测度;一、主体意识结构形成历史学家主体意识结构的各种认识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哲学观念是史学家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总体看法;2、政治立场3、知识基础人们以往所受全部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4、个人经验指历史学家经历的个人阅历以及由此积累的个人生活经验;5、情感6、性格气质上述意识结构的诸因素,在历史

12、主体认识历史活动中,并不是独立作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影响历史认识主体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活动;二、历史学家主体意识结构的诸因素如何对历史认识活动产生影响? 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是这样形成的:当历史学家接触历史资料时,他们总是先调动自己主体意识结构中的诸要素对史料进行消化和溶解,然后形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独特认识;这一历史认识活动过程也就是历史学家主体意识结构诸要素在历史认识中的渗透过程;三、主体意识的社会性:(分析历史学家的群体意识)主体意识的社会性即研究历史学家的个体意识所具有的社会性,探讨时代、社会历史学家认识个体意识的影响;1、任何历史学家都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 他的知识、思维方

13、式都受所处时代的制约;其选择研究课题受现实社会的需要,研究成果也同样印下时代的印记;2、由于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存在社会性,使得同一时代的历史学家主体意识发挥都具有共同的指向,使得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3、历史认识主体意识社会性的渗透,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这主体认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四、要增强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意识1、要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2、要进一步提高自觉性的主体意识; 要自觉地从现实出发,选择研究课题;要自觉地发掘历史资料3、要增强认识主体的修养(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2)、要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3)、要在旧束缚中解放出来;(4)、要培养历史责任感;第八章

14、历史认识中的客体范畴一、历史客体与历史存在1、历史存在包括人类以往整个历史活动的全部内容。对于史学认识主体来说,其完全独立于史学家的意识以外,不以史学家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历史客体是认识论中的范畴。其应该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是主体所认识到的历史存在,是历史存在的一部分。历史客体一方面具有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主体而成立;二、历史客体的若干重要属性及其对主体的影响1、历史客体的双重社会历史性历史客体在其自身具有的社会历史性的同时,又加上一层历史认识主体的社会历史性;2、历史客体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新的历史资料不断发现,越来越扩大着主体的历史视野;更重要的是,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认识主体不断从新的研究领域、新的角度,促进历史客体处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3、历史客体的客观性历史客体是历史存在的一部分,完全独立于史学家的意识之外;历史学家对其正确或错误、审慎或随意的种种解释,都不能改变它本来的面貌;4、历史客体的历史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