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1.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19533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1.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展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在培育学生的区域认知这一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教学重点是区域位置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基于这一认知,我对本节课的几个关键点做了如下修改: 首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我原本设置的学习目标如下: 其实我以前是不懂如何设置学习目标的,根本每次课的学习目标都是直接从教参上复制过来的,只要觉得差不多就直接拿来用。而现成的学习目标中往往有“把握”、“了解”、“理解”这些内隐词汇,不易检验其效果。 现在知道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学习目

2、标的设置要考虑课标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有四条:第一条是“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其次条是“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三条是“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四条是“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其中其次条和第三条标准在“南方地区”的学习中可以合并为一条,我修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 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及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 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渐渐把握区

3、域认知的方法。 接着再看这节课原来的教学思路,如下列图: 先通过“熟悉篇”这一环节学习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接着学习“农业篇”这一环节,总结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最终“生活篇”,学习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但是现在再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发觉有一个问题:设计挨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构造。初中的孩子是先对某个地区有感性熟悉再去探寻缘由,而原先的设计是先学习区域自然特征,再学习在自然特征的根底之上进展何种农业,这是教师的思路,是学科的学问体系但不是初中孩子的思路。同时,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在第一局部“熟悉篇”中学生已经仔细的分析了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所以在学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农业”时,对

4、农业的进展条件的分析就必定会一带而过,这样的处理明显没有把“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这个课标中的重中之重执行到位,也没有把握住人地关系的精华:人类活动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再遇到新的情境,学生还是不会分析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 基于此,我把教学设计的思路换了一下(如下列图): 学习完地理位置,先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概况,由农业现象发问:为什么这个地区的农业有这样的特点?从而引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给学生细心筛选资料让学生重点分析。这样安排自然而然的就分析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然后用相像的分析方法去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对生活的影响。 除了教学设计思路,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变化。以右图为例,这是一个学生学问竞赛,检验学生的把握状况。这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有问题:里面的题目都是有关南方水果的学问,这原来是一个特别简洁的识记性学问,现在却在课堂上花费几分钟时间去完成,这对学生的帮忙不大,时间本钱太高;但是竞赛的形式在课堂上还是比拟新奇的,像玩嬉戏一样,深受学生喜爱。现在我把它的形式保存下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加,题目改一下(如南方水乡的建筑特色及缘由分析类题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总之,对区域地理局部的学习,要把握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人类活动受自然特征的影响,要分析自然特征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这才是区域认知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