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195232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建设分析研究报告(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2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21.3研究结论3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32.1项目提出的背景1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223.1供求预测223.2目标市场分析263.3营销方案26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84.1建设规模284.2产品方案28第五章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295.1场址概况295.2建设条件29第六章 技术与设备和工程方案346.1生产技术方案346.2主要设备方案366.3土建工程38第七章 总图运输、主要原辅材料供应及

2、公用辅助工程407.1总平面布置及运输407.2主要原、辅材料及供应427.3公用辅助工程42第八章 环保、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478.1环境保护478.2劳动安全卫生508.3消防51第九章 节能539.1用能标准及节能规范539.2指导性文件539.3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549.4能源节约的必要性和节能设计的依据569.5耗能分析569.6节能措施综述579.7节能效果分析62第十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6410.1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6410.2劳动定员6410.3人员来源及培训64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711.1建设工期6711.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7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6912.1招标依

3、据6912.2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6912.3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6912.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70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7313.1投资估算7313.2融资方案75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7714.1财务评价7714.2财务评价结论82第十五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8315.1编制依据8315.2社会稳定风险调查8315.3社会稳定风险识别8415.4社会稳定风险估计8615.5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8615.6社会稳定风险等级8715.7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88第十六章 结论和建议8916.1结论8916.2建议90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

4、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清真肉类有限公司1.1.3项目性质新建1.1.4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餐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于2006年8月,位于阳信县河流镇工业园区,注册资本9000万元,占地56728平方米,主营牛羊屠宰、加工、销售。拥有肉牛屠宰、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及附属用房280平方米;购置自动屠宰生产线3条、冷藏配送车5辆及其它设备87台(套)。信用等级中国农业银行AA,授信额度1500万元,无不良资产。截止2015年底,总

5、资产4015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3502万元,资产负债率38%。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起了一支由16人组成的产品开发专业研发队伍,与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成立了鲁西黄牛科研基地。本公司按照国际流行牛肉分割技术与标准,高薪聘请业内权威精细分割专家指导并操作,“华胜源”牌鲜冻分割牛肉系列产品,现已开发出8大类230余种,产品产量逐年增加,2013-2015年分别达到1万吨、1.5万吨与1.7万吨。2013年营业收入、利润、税收分别为:34943万元、2577万元、179万元;2014年营业收入、利润、税收分别为:66311万元、4632万元、268万元;2015年营业收入、利润、税

6、收分别为70089万元、4827万元、297万元。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除设立驻外销售办事处、诚邀代理商和经销商外,还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开拓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力争2020年达到国内15%以上的市场份额;开通了24小时销售服务热线,冷链服务范围实现了国内全覆盖,业内水平领先,引领着中国肥牛的发展。销往北京、上海、成都、深圳、青岛、兰州等全国二十多个大城市。1.2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2)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项目前期文件的有关规定;(3)承办单位委托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4)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

7、料。1.2.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范围(1)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政策符合性分析;(2)市场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销售对象和订单,确定产品方案、技术标准、售价和生产规模;(3)场址选择,确定场区面积,原辅材料供应、动力供应、交通运输、原料储存、周边环境、排污渠道等配套建设条件分析; (4)生产工艺和流程设计方案,生产及辅助设备选型;(5)场区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公用设施设计方案;(6)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7)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措施;(8)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9)工程招标方案;(10)项目劳动定员,实施计划与进度预测;(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12)财务评价;(13)社会

8、稳定风险分析1.3研究结论1.3.1项目建设的意义随着人们对自身与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的农业发展观也从单纯的追求农业经济增长转向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这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对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经济活动积累的生态灾害冲破危机四伏的堤坝接踵而至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农业对资源、环境、人体健康造成的潜伏性、累积性、扩散性的危害,造成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往往从本国实际出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循环经济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是划时代的“第三次变革”。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所以,它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

10、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具有以下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1、解决现实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严重制约和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其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壮大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必须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实践证明,解决 “三农”问题靠 “输血”不行,只能靠农业自身发展功能的增强、产业链的延伸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现代农业对生态

11、与环境及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中国有限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和日趋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被破坏了的生态、恶化了的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影响日益突出,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所以靠资源耗费、环境牺牲的农业已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因此,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消耗、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已是势在必行。循环经济的三原则,即 “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似乎就是针对中国农业问题制定的。“减量化”要求在农业生产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预防和抑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此同时,运用“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将农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将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因此,农

12、业循环经济既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潜力,又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扩大生产门路、增加就业机会的社会效益,并能产生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是一条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出路、拓展农村经济、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2、减轻资源与环境压力,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是靠消耗资源、牺牲生态、恶化环境为代价的,带有掠夺式的开发性质。当今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内部层次物质、能量相互交换,互为原料,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条件、环境得到改善。如农作物秸秆焚烧、堆置、霉烂不仅污染环境,更是一种资源浪费。秸秆资源的浪

13、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物质的浪费。现在利用秸秆经青贮、氨化、微生物发酵后饲养家畜,既促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保护了环境,又节省饲料、饲草,还节地、节水、节约物质投入;又如粮食、肉、奶畜产品供人食用,人畜粪便入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生活、部分生产用能,减少滥伐、滥樵,保护生态,净化环境。经高温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它还可以浸种、喂畜、作面肥)再还田,病虫害大大减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且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可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有效地节约资源(包括土地、物质、能量),保护生态,清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维系农

14、业可持续发展。3、解决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的农产品供给与市场对初级农产品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许多农产品集中上市后,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而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显得无能为力。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对矛盾日益突出。中国要借助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在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进程,开拓市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循环经济路子。4、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自立发展动力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原料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产品标准化、加工现代化、

15、流通网络化基础上运转的。这就要求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建立起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适应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因此,要在研究、分析区域农业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现状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并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建立、培育、壮大专业化、规模化、高效益的主导产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主导产业的主导功能,并运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和带动精深加工工业的发展,以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增强自我循环、自我积累的自立发展动力。#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依靠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打造“牛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优化生产力结构布局,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推“三农”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建设优质肉牛产业链融合升级提质增效带农增收项目,可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做出巨大贡献,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3.2建设地点该项目拟建于阳信县河流镇工业园,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