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1.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193401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破山寺后禅院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破山寺后禅院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设计六安市裕安区顺河初中 江莉莉1、教学目标 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研读品味,揣摩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悟诗歌的表现手法,感悟诗人的隐逸情怀。2、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品味,揣摩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情感。3、 教学过程 一、导语盛唐山水好诗词,大多歌吟隐逸情趣,都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又各有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是在优游中会悟,既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同情调风格又娴雅,清警,艺术上独树一帜,这节课共同来学习。二、作者介绍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后来仕途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很长

2、一段时间过着漫游生活,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21世纪*教育网三、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度,展示读,齐读四、赏析1、你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了吗?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2、在诗歌中你找到哪些景物?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 山水3、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鸟儿鸣叫,钟磬音作者

3、心情如何?愉快4、齐读并分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怀着对佛宇的礼赞之情,诗人穿过一条曲折的小路,来到幽静的后院,发现僧人唱经礼佛的禅房,就掩映在葱郁幽深的花木之间。诗人又进入古寺通过曲折的小路来到幽静之处,看见禅房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移步换景手法。 去展示山寺的幽静,清净的世界,这两句用语精湛,意境深邃,成为千古名句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6、山光悦鸟性,

4、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是全诗的主旨句。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8小结:在这首诗当中,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优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磬的声响,也只是以动衬静,更衬托出山寺的宁静氛围,读完这首诗人们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境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早已沉醉在这幽林清潭闪光花色之中了8、主题本诗是一首题壁诗,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寺院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