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 3.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18812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善鼓琴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伯牙善鼓琴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伯牙善鼓琴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善鼓琴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善鼓琴 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太保镇中心学校 杨洁珍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提问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我用鲁迅赠给好朋友瞿秋白的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导入课文,随后检查预习,学生简介课文作者作品,教师补充,师生一起走进列御寇和列子。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2、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点拨文言文朗读技巧。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节奏和重音的标记。4、 指名二、三个同学朗读,全班齐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三、 再读课文,初悟“知音”。(1)比一比,看谁学得快。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掌握难懂的词句,大家分析。(2)检查学生讨论交流的学习效果,教师归纳总结。重点词语翻译1、善:擅长、善于。2、鼓:弹3、志:志趣,心意。4、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5、峨峨:山高的样子6、洋洋:盛大的样子7、所念:心中想到的8、得:领会,听得出9、卒(c):通“猝”,

3、突然 10、辄:就 11、穷:穷尽12、逃:隐藏。重点句子翻译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2.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5.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6.吾于何逃声哉?(3)齐读译文。(4)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四、品读课文,再悟“知音”。1、说说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2、指导学生朗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3、指导学生朗读伯牙赞叹的语句。4、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4、:高山流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五、拓展延伸,体味“知音”。1、教师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经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同学们,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他居然举起了这一把凤尾瑶琴,狠狠地朝岩石摔去,从此绝弦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名满天下的伯牙,终身不复鼓焉?2、 引导学生再次对知音的理解,深化主题。3、 再读课文,情感升华。(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4、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指名学生背诵。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赞美了朋友之间互相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人们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创造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高山流水。最后,在教师寄语中结束这堂课。学了这篇课文,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遇到自己的钟子期,然后会像鲁迅对待瞿秋白一样: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七、作业布置1、背诵伯牙善鼓琴。2、学了课文,相信你对知音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你的知心朋友说点儿什么,请写下来,不少于100字。八、板书设计 鼓琴 高山流水 语言描写 善 觅 比喻 听 知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