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185505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也一直引人关注。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的增长可以带动就业率的相应增长。然而,在中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高经济增长率出现的却是下岗工人的不断涌现,就业弹性系数一直处在不断的波动之中。原因何在?本文正是通过分析中国1978-2003年间的实际经济形势,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 就业弹性 奥肯法则Economic growth checks the v

2、alidity analysis promoting employmentAbstraction: Economic growth is the premise resolving the issue ofobtaining employment basic , the relation that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increase causes perso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lso always. Come to say existence is burning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3、and the employment increase in general certain rectifying looks at and appraises relation , is that the economical increase can drive the small advantages that employment leads to increase by. Accompanying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rate appears but is that the laid-off workers ceaselessness springs u

4、p since being member of China, especially 1990s but,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obtaining employment always above ceaseless fluctuation. What is the reason for i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passed exactly analysing China during the 1978-2003 years the actual economic situation, tries to reveal the re

5、lation that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increase from reasoning with demonstration about two aspect , suggest that and raisingflexible policy of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suggestion further.Keywords: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increases the employment elasticity Aoken law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

6、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状况的好换直接影响着就业水平的高低,经济的较快增长会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然而,在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就表现出了较强的非一致性,就业增长弹性出现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85年到1990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年到1995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年到1999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但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

7、。被国内外实践普遍证明的“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 那么,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过经济增长是否还能够再促进就业的增长了?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就业的增长了?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作出具体回答。一、奥肯定律 “奥恩定律”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美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规则,其含义是当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和趋势增长率之间存在缺口时,会带来失业率上升。现用下面公式加以说明:失业率波动=-1/2(实际GDP的变动百分比-3%)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当实际GDP平均增长率高于

8、3%时,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产量增长率的一半。因此,要扩大就业需求,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二、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就业弹性的涵义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不协调局面。一方面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这个问题,需要从就业弹性系数谈起。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作用,通常用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这一指标来衡量。就业弹性是指经济的增长率与就业人员的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就业弹性=就业人员增长率/GDP增长率,即经济

9、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一般来讲,经济增长能够使就业规模扩大,经济衰退能使就业规模缩小。在正常情况下,如先预测出某年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能预测出当年就业增长速度和增加量。从计算就业弹性公式可以看出,就业弹性是与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两因素有关系,就业弹性是两个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所以就业弹性高并不说明就业更加充分;反之,就业弹性低也不意味着失业更加严重。一般来说,在经济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中,就业的弹性会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就业弹性不断减小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增量变小了,这实际上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技术进步,另一个是与

10、经济结构相对应的就业结构的变化。由于技术进步,过去由两个人做的工作现在由一个人即可完成,就业弹性必然会降低。如果资金相对密集型达到产业和行业的经济增长高于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行业,就业弹性也会变小2、模型的建立下面建立模型来分析就业弹性,得出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表1 1978-2003年中国GDP、就业人数情况表年份Y(亿元)L(万人)Di19783624.140152019794038.241024019804517.842361019814862.443725019825294.745295019835934.546436019847171.048197019858964.4498

11、730198610202.2512820198711962.5527830198814928.3543340198916909.2553290199018547.9647491199121617.8654911199226638.1661521199334634.4668081199446759.4674551199558478.1680651199667884.6689501199774462.6698201199878345.2706371199982067.5713941200089468.1720851200197314.17302512002105172.37374012003117

12、251.974432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53.120注:Y-中国GDP, L-就业人数, Di-虚拟变量现以时间为横轴,劳动力的投入为纵轴建立散点图(如下图): 图1 劳动力投入散点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劳动力投入在1989年似乎有一次突变,这次突变完全可能改变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确定这种突变是确实存在的,通过虚拟变量法,构造以劳动力投入的对数为解释变量,以GDP的对数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并在其中引入虚拟变量Di 进行回归得到:LnL = 8.913561 + 0.20832LnY - 0.136658(Di*LnY) +

13、1.45002Di (110.0082) (22.8778) (-11.76984 ) (12.81641 ) =0.9951 =0.9944 F=1482.8951989年之前,即当Di=0时,方程为LnL = 8.913561 + 0.20832LnY常系数为8.913561,就业弹性为0.20832 说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相应增加0.20832个百分点。1989年之后,即当Di=1时,方程为 LnL = 10.363581 + 0.071662LnY就业弹性仅为0.071662, 说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仅增加0.07166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在1989年

14、之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减弱趋势。通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可看出回归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0.9951 说明拟合优度很好,并且由于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说明方程和变量的显著性都较好.而且无序列自相关和异方差,所以该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情况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三、对模型的经济学分析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减少、第二产业劳动力相对减少、第三产业劳动力相对和绝对增加的趋势。换句话说,就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过剩,第

15、二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剩,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克拉克所说的那个阶段:农业中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过剩),工业的就业容量也越来越小(第二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剩),大批的劳动力需要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时,如果我国的第三产业能够相应地迅速发展起来,去及时地吸纳那些需要转移的劳动力,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就业就可以实现协调发展。遗憾的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去,致使产业结构的变动格局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扭曲:亟需扩张的第三产业没有扩张起来,而第二产业的规模却过于膨胀了。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从1990年至 2003年,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几乎没有任何增加,仅从31.3上升到32.3,仅仅上升了一个百分点,处于踏步不前、发展迟滞的状态;而第二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