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10832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心理健康教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的瞩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把心理素质列入培养目标这是对新时期人才规格认识的升华。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表现出的种种异常,如:忧郁、嫉妒、敏感、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这些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学生时期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困惑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已经认

2、识到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长并成就事业的原动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 20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三张“通行证”的观点: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一张则是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创造力。在三张“通行证”中,前两张是基础,缺少第三张,前两张也得不到发挥。而第三张通行证的获得决非一日之功。也不能用知识量与文凭来表示。它实际上是一种人格特质。所谓的人格特质是指人精神面貌的总体特征,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和各性特征与倾向。这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否生存与发展,不取决与他获得了什么样的文凭和从事什么职业,而取决他

3、的人格特质,进一步说取决与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郑重提出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四个学会中,学会生存是目的,其他三个“学会”是手段,都是实现生存的前提。不言而喻,国际现代化教育强调的是人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发展的潜能开发,重视的是人的内在心理结构、品格与个性的塑造。关心的是人意志力、情感调节力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越进步,人的完整的个性塑造就越成为教育必须完成的使命。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都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轻者严重影响学生各科学习,目标的实现,重者会影响其一

4、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力,而大量的事实和调查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不仅决定于智力因素,而且与人的心理素质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1) 培养合作精神,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和他人相处和团结协作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我们现在的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宠爱,他们不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显得孤傲不群,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内心世界孤独、苦闷。久而久之,内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机会和环境,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寻找适当的时机,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从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他人。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

5、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依靠同伴的分工合作和配合。在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与能力,认识到与他人和谐共处与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抛弃以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走向与他人合作的道路。2) 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对失败与挫折的认识及承受能力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考试不理想”、“男女同学交往受阻”“师生关系不融洽”“与父母难以沟通”这些轻则带来不愉快、忧虑,重则引起心理障碍,如考试怯场,自卑心理、叛逆心理等。因此,了解和研究挫折,对于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挫

6、折理论认为,人们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一些消极行为,如缺乏责任心、自卑、自暴自弃;或产生“阿Q”式自我安慰。但是如果处理的好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在相同的情况下,每个人对挫折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的报负水平及个人的挫折容忍力存在着差异。一般说来,抱负水平高的同学要比抱负水平底的同学更容易感到挫折。挫折容忍力即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挫折容忍能力低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消极悲观,颓废沮丧一蹶不振,甚至人格趋于分裂而形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挫折容忍能力高的人,就是大难临头,几起几落,也能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保持人格的魅力和心理的平衡。可见挫折容忍力无疑是维

7、护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失败,但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能力不要过分理想化。其次要帮助学生努力接受现实,分析原因,修正失误以利再战,改变目前的状态。最后要让学生懂得,作为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保持上进心迎接最后胜利。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如能针对具体情况,因人施教,及时正确引导其思考能力,反映速度,学习效率则呈增长趋势。若是引导不当则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让学生知道挫折容忍力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适应环境而练就的能力之一,它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生活中饱经风霜,遭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人

8、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与失败,伟人也是后天磨练形成的。“自古将相出寒门”就是这个道理。3) 体会学习乐趣,端正学习动机从学生心理健康与智育发展来看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智能的提高心理健康都是学生有效学习和开发智力基本条件。积极的情绪,愉悦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优良的性格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与思维能力。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智力具有直接的影响;消极的情绪、优伤的心境、薄弱的意志则是智力成长的大敌。人于人之间智力的差异并不显著,造成人们智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中不健康的心理所致。可以认为,不健康的心理是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心理屏障。由于学习动机的消极性(追求高分数,好名次)

9、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即“成就忧虑”实际上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产生学习欲望,形成良好动机,从而有效消除因分数高低造成的紧张、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总之,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审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打好各方面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点,大忌说教,大忌带着不良的情绪去做教育工作从“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入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育同步的方法,着重提高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梁国兰2003-1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