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10478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摘 要:教是将来不需要教,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能力,最终使学生在离开教师之后自己学习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教学的出发和归宿点,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就无法落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运动家、文学理论家、剧作家莱辛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如“宁可要点石成金的手指,而

2、不是要被点成的黄金”;“宁可要猎枪,而不要现成的猎物”;“宁要一个钱学森,也不要一个师的部队”。从以上古今中外人类的实践中,古今中外人才成长的经验总结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如何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什么是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同“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相对而言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兴趣爱好、学习任务等要求,积极主动地实践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具有以下特征:学习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

3、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通俗地讲,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不能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习的怎样等问题自己掌握、自己解决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理念的构成,带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化,带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教书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教学中要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创

4、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要结合课堂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兴趣注重创新性。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不要再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一个全方位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实践性,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土壤、特殊的空气和特殊的阳光,在实施中有广阔的天地。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心理素质着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来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思想,普遍只重视知识的接

5、受,能力的受训,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更缺乏要学会自己学的观念。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态缺乏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而基础教育课程达到改革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作为可改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变专制课堂为民主课堂,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使原来“一言堂”变为“多言堂”,注重研究性学习、互动性学习;同时由于教育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特征。因此,教师要通过说理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如说明我们的时代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激增的时代,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学会生存必须学会自学,学习的时间有限,而社会需要的知识无穷,学会自学实在很重要等,提高其自学语文的思想认

6、识,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度。如让学生相信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生学的目的是为了自学,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通过自学都成为有成就的人等。不断排除学生自己不会自主性的障碍,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意志、情感和个性上有较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如在课改实践中,我虽然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仍旧习惯于只注重认真听课的被动学习。我曾经询问过一位学生“为何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活动”的原因,他回答:“我觉得听懂就可以了,不需要发言,不需要活动。”可见他们的学习并没有得到很快的转变,他们不敢也不愿表明自己的看法,不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不会质疑。同时,我也认识到这正是以往接受

7、教育方式的弊病,这就严重的压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学习方法入手,设计了一些每读一篇文章均能派上用场的基本问题。根据题目理解文章,根据问题理解文章,文章这座大厦是用什么材料构建的,学会欣赏文中精妙用词和精彩句子,可以就文章任何一个要点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等等。如果学生能把这些问题熟记于心,将有助于他们主动地理解课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无需教师提出某一问题,他们再被动地去寻找答案;我把这个设想用于课堂,并在课堂讨论中,巡视于学生中间,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和能力选择适当的问题去分析课文,而且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习

8、能力强的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同时,我在经常渗透说理教育,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开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自信心。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也有话说了,教师有时无需把教参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灌输给他们,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观点。而且有时还很新颖、独特,超过了教师所设计问题的范围。我在实践中取得的这些成就,都是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素质着眼,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兴趣。(二)要创设学习语文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

9、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三者的沟通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通。这时候,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能够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情感对立性、情景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并使其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 我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诱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在课时设计时不仅要突出每课堂的重点、难点,更要精心的设计、组织,尤其

10、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使每一节课都有新鲜感。如我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听听一段掌声,让他们感受掌声带给他们的是什么感觉,有掌声意味着什么。再引入新课,一起来学习掌声这篇课文。再比如学习李白的诗,我让学生先读,在熟读的过程中体会李白的豪情,从诗歌之美到诗人的情感之美,使课堂带有审美的氛围。 总之,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让他们体味优美文字与深邃的思想和动人的故事情节,美和心灵一旦结合起来,那是多么奇妙啊!引导他们进入并欣赏文学宝库的迷人魅力,也可以设计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思考题,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智慧的

11、大门,启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和潜能,这既是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三要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讲究方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成为会学、善用的人。而不是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有不少小朋友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在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在上课之前,你

12、先得自觉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能看书学习了。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必须具备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毛泽东同志谈到任务和方法的关系时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所以不解决语文学习方法问题,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不可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理解语文的特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

13、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教育情景中进行的。它受到教师的活动制约,但它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状态也密切联系。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个班里,同时一位教师授课,却会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学中的这种分化固然可以列举各种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决定于学生的主观努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任何高明的教师和父母,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和子女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看是否“要学、会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性活动。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学习到什么都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总是有限的,而掌握方法获得的知识是无

14、限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习有法,但是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时,应当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指导途径。如上海市于漪老师的作为讲评就体现了这种授之以法的教学思想,他在学生写了我熟悉的一个人的作文后,以“谈打开认识的窗户”、“用耳听”为题谈观察要领,教之以观察的方法,如再有一位语文在教学中归纳出纲要法,将教材内容重新加工组织系统化,以图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知识点,知识结构

15、展示出来,条理清晰,便于记忆。他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用于预习、复习和做课堂笔记,这种教学就是把学生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向自学之路。语文学习方法很多很多,只要教师树立了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结 语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师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情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责无旁贷。参考文献1刘本武.语文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袁微子.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3莱辛.语文教学法.新文学出版社.1782年.4 贝尔纳.语文教学法.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61年 5于漪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